是非:布施不是施舍
2012-07-19

是非:布施不是施舍

2012年7月19日    来源:《听圣严法师说佛》

  布施不仅是金钱和物质上的关怀,爱的传递才更加珍贵。——圣严法师

  佛家认为,布施是行善的方式,而行善是一种美德。圣严法师常常教导信众要积极行善,因为善行既可以帮助身处困境中的人,又可以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安慰,修行得到提升。

  当然,布施也并非总能顺利进行,之所以受到阻碍,有时候是因为自己不肯施,有时候则是因为他人不肯受。所以,布施不是施舍,也需要智慧。

  中国台湾作家林清玄曾经在《吝啬的人》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非常吝啬,吝啬到珍惜自己的每一根头发,可谓“一毛不拔”。他从来都不肯把自己的东西送给需要的人,从没有动过布施的心思,甚至连“布施”这两个字都说不出口,仿佛话一出口,自己的财物就会有所损失。

  佛祖为了教化此人,便开示他道:一个人这辈子之所以富有,比别人长得高、长得帅,所有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跟上辈子的布施有关。

  在佛祖的开示下,这个人深受触动,但是他仍然无法像别人那样顺利布施。他找到佛祖,对佛祖说:“世尊,我也很想帮助别人,用自己的财富去救济穷人,帮助需要的人。但是每一次当我要把东西送出去时,就会感到割肉一般的疼痛。对我而言,布施实在太困难了。”

  佛祖静静地听他说完之后,从地上抓起一把草,对他说:“请你把这把草从你的左手交到你的右手中。”

  这个人一听,毫不迟疑地照做了。

  佛祖又说:“现在,把你的右手想象成自己,左手想象成他人,然后请把这把草再从右手交到左手里。”

  吝啬的人一听要把草给别人,就犹豫了,他想得满头大汗也舍不得这把草。

  佛祖轻轻地在他耳边说:“难道左手不是你自己的手吗?”

  如此一想,他赶紧把草放到了左手里。

  佛祖要求他反复几次,终于,他克服了心的障碍,将草交到身边人的手中了。

  经过不断练习,这个“吝啬鬼”成了众人眼中的“慈善家”,他不仅将自己的财富布施给别人,临终前甚至把自己的身体也捐献了出去,自然证得了无上菩提。

  布施是困难的。因为布施便意味着失去,将自己辛苦积攒的财富,艰难获得的真理,几十年积累的经验,不存私心地送给他人,甚至可能是陌生人,心中难免会有不舍,但是,这种仁慈之心,善良之心,这种分享与互助的感召力,可以令这个世界变得更加温馨。

  有时候,布施不仅仅需要克服内心的不舍,还需要另外一种智慧,以使受施者坦然接受,而不伤及自尊。

  某一年,台风对沿海的一些城镇造成了巨大破坏,一些偏远的农村居民更是陷入了生活的困境,急需援助。

  在一座小村庄里,前来参加赈灾的僧人们将寺院筹集的赈灾物资挨家挨户送到了村民们手里。但是,当其中一位法师将东西送到一位老人家面前时,却遭到了拒绝。

  老人犹豫着说:“我是基督教的信徒,我信仰的是主,不能接受你们佛教的赈济。”

  法师环视了一下老人家中破败的景象,微微一笑,诚恳地说道:“老人家,请您收下吧,这是造物主派我给您送来的。”

  老人一愣,随即感激地接过了法师手中的钱物,而之前倍感尴尬的随行人员也都露出了由衷佩服的微笑。

  法师不过是说了一句看似平常甚至略带调侃的话,但是在这种场合之下却使受者的疑虑、施者的尴尬顿时烟消云散。布施者在布施时,应该怀着一颗慈悲心,以最单纯的爱心来面对受施者,要时时刻刻顾及他们的感受,而不能带有丝毫高高在上的傲慢心理。

  请记住:“布施不仅是金钱和物质上的关怀,爱的传递才更加珍贵。”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