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城市良心”的拷问
2012-07-17

正视“城市良心”的拷问

2012年07月17日     来源: 新华公益

  入夏以来,江苏、湖北、安徽、广东等地发生强降雨,多个城市出现积水,再现去年6月暴雨之下城区可“看海”、街道可“捕鱼”的尴尬景观。平日里光鲜亮丽,瞬间却成为内涝“重灾区”,看似实现“现代化”的城市,在一场场暴雨面前现出原形,使城市排水系统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的严重滞后一览无遗。
  
  “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重温法国作家雨果的名言,再次向城市建设管理者敲响警钟。衡量一座城市的良心和品质,不能只看外表的高楼林立、街道宽阔、广场气派,更要看重那看不见的排水工程。
  
  城市“内涝”最大的病根在于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缺乏科学规划,“重地表、轻地下”现象严重,其重要根源又在于一些城市建设管理者缺乏远见的政绩观。现在一些城市热衷扩张摊大饼、房地产开发、上马地铁工程,而事关民生大计、支撑城市命脉的地下排水系统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排水设施标准普遍偏低,不少城市中心城区远远滞后于城市扩张步伐。
  
  一座城市的下水道,体现出城市建设管理者的远见,也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良心”。城市建设管理者必须管好城市排水这项“良心工程”。对于今天的城市建设来说,资金和技术并非致命的难题,真正考验的也许就是为民生冷暖、城市繁荣而深谋远虑的责任。
  
  重要的是,面对一幕幕水漫城市的内涝场景,城市建设管理者要认真吸取教训,真正树立科学发展观,更新城市规划建设理念,加强城市公共管理和应急机制。与其在城市内涝后“修修补补”,不如提前规划、未雨绸缪,完善城市地下排水等配套设施建设,为居民提供便利的城市生活环境。
  
  城市排水是一大系统工程,在城市规划上要进行整体考虑,要舍得投入,提高城市排水标准,完善城市排水管网主、次、支网,发挥系统排水能力。城市建设中尽量减少硬覆盖,公共绿地设计、地面铺设工程确保雨水收集微循环畅通,减轻城市排水管网压力。
  
  一座城市的下水道,折射出一座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生活质量,考验着城市的“宜居”水平。城市建设管理者们作出决策规划时,当时刻铭记: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