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免费不妨学学杭州
2012-06-28

图书馆免费不妨学学杭州

2012年06月28日   来源:北京晨报

  书籍是精神食粮,图书馆就是熏染和改变人性的地方,既然承担了这个责任,就要允许那些急需改变的人们成为这里的读者,这个过程中,既需要读者间的相互包容、影响,也需要图书馆的合理引导和规范。
  
  据中国之声报道,文化部日前表示,今年年底之前,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文化站)将全部实现向公众免费开放,中央已将“三馆一站”免费开放经费列入制度性预算当中。这个消息让人想起两个问题,首先,免费开放后图书馆是否服务措施还能跟得上,另一个问题是,怎么处理进馆门槛降到最低带来的麻烦?
  
  之前,很多地方都把图书馆免费开放之类的举措,列为当地的文化政绩,但接下来的问题是,因为免费开放,没有足够的财力购置所需报刊书籍,读者也便逐渐减少,由此进入到一个恶性循环,这样的免费开放图书馆很快就成了摆设。由此想到,这次全国范围的图书馆美术馆免费开放,怎么能从资金上对这一公益事业有足够的补偿,避免这类场馆在不久的将来为了筹措资金而出现变相的功利项目,使阅读真正成为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生活习惯。另一个问题是,既然是免费开放,就意味着要接纳社会各个层面的人群,素养、身份可以参差不齐,这也是不少人担心的。
  
  杭州图书馆是我国第一家秉持“平等、免费、无障碍”理念的图书馆。当时,杭图新馆免费开张后,也吸引了乞丐和流浪汉进去看书、纳凉、休息,引起了一些读者的不满,有人向馆长抗议:“图书馆怎能让乞丐进入?我们不愿和乞丐一起看书!”这位馆长的回答是:“我无权拒绝乞丐进入,但你有权选择离开!”此语一时成为美谈。据悉,杭州图书馆对进馆阅读的乞丐提出的唯一要求就是,洗干净手之后再看书。
  
  就在一个多月前,我去了杭州图书馆,只感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看到了认真阅读的面孔。我问那里的服务员:你们看书得多方便呀?他们告诉我,他们根本没时间看书,每天都要为每个入馆的人做引导服务,其中包括纠正不良的甚至干扰他人的阅读习惯,我想一定还包括对乞讨人员的特殊服务吧?就是因为有了他们的忙碌,人们担心的入馆人员素质不齐引出的问题没有发生。
  
  书籍是精神食粮,图书馆就是熏染和改变人性的地方,既然承担了这个责任,就要允许那些急需改变的人们成为这里的读者,在这种氛围中逐渐提升自己,这个过程中,既需要读者间的相互包容、影响,也需要图书馆的合理引导和规范,杭州图书馆是个范例。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