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见义勇为的不是“老外”
2012-05-08

如果见义勇为的不是“老外”

2012年05月08日        来源:新京报

  一些地方治安机构未尽力,遂使邪气盖过正气,害所有无辜路人,也被迫当了冷漠的低素质看客,这或是最值得反思的地方。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5月4日晚,东莞闹市区一女子被小偷偷包,一巴西籍男子出手阻止,遭小偷团伙群殴,其间,数十名路人在现场,没人施救。事发地点旁有两名执勤的治安员,但拒绝介入。6日,东莞警方通报称,两名嫌犯已落网,另有一人在逃。目击者所称“治安员”实际是城管,因不具备相关执法权,不出手并无不妥。
  
  该事件值得反思的地方很多。比如,又一例不谙“国情”的老外遭遇尴尬令谁蒙羞?是不是冷漠的看客助长了邪恶的小偷?“没有执法权”的老外为什么就能见义勇为?
  
  但脱开这些思路,我们会发现,本条新闻反映的最核心问题,不是老外被打,也不是围观的冷漠,而是东莞当地急需整治的治安状况——那几个长期活动在当地“商业黄金走廊”上的小偷们,何以能如此猖獗而狂暴地“反客为主”?
  
  据媒体报道:“殴打老外的小偷团伙盘踞在海雅百货沿线已经好几年,这些小偷都随身带刀,而且整个团伙差不多有十来个人……”这样的规模和格局,俨然是一帮武装到牙齿的“老鼠”,他们不仅可以公然上街行窃,而且可以向妨碍他们行窃的人发起攻击,使人们视见义勇为为畏途。在这样的状态之下,人们不敢贸然见义勇为,也有点正常了。
  
  抛开见义勇为者是外国人这一特殊身份,这个案子从本质上看,也就是个普通的治安事件。虽然,熟知“国情”的人都知道,可能会因有老外被牵入,而变得不一样,至少,当地警方以最快速度将行凶的小偷抓捕归案。这也不免让人遐想:假如这个被打的不是外国人,结果是否会不一样?
  
  一些地方治安机构未尽力,遂使小偷反客为主,邪气盖过正气,害所有无辜路人,也被迫当了冷漠的低素质看客,这或是最值得反思的地方。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