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入市不妨多些理性和耐心
2012-03-23

  养老金入市不妨多些理性和耐心

2012-03-23         来源:工人日报

  3月20日,传闻数月的广东千亿元养老金入市得到官方证实。经国务院批准,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将代理广东政府委托的千亿元养老金投资运营,1000亿元中可进入股市的不超过400亿元。此前有反对者称不能拿老百姓保命钱冒险,广东也曾一度否认要入市。(见3月21日《新京报》)
  
  尽管按照社保基金理事会的规定,股票投资不超过40%,而且对于此次受委托的广东千亿元养老金,理事会更是表示,将坚持更为审慎的方针,新增资金将更多配置到固定收益类产品中,不过,备受热议的养老金入市,已经迈出了标志性的第一步。
  
  这一步迈得是那么小心翼翼。去年底,就有媒体爆料南方某省已获准将1000亿元基本养老基金转交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运营,一季度将开始投资,广东作为社会保险结余最多的省份备受关注,当时广东省人社厅还出面予以否认。直到消息正式公布后,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还不忘纠正字眼,称把“委托投资运营”误读为“委托入市”、入“股市”是不准确的。而自去年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表态力推地方社保基金投资股市以来,社会对于养老金是否可以入市争议颇大,其中更不乏反对声音。今年两会,一些代表委员也表示,养老金绝对不能入股市,不能拿老百姓的保命钱来冒险。的确,对养老金投资风险的适度担心是必要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过,对于养老金入市,我们不妨再多一些理性和耐心。
  
  《2011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称,2010年上海、江苏、湖北、湖南等国内近半省份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征缴收入收不抵支,缺口高达679亿元。同时,由于投资渠道单一,10年来90%的钱存在银行,年收益率只有2%~3%左右,大大低于通货膨胀率。有学者测算,过去两年间养老金因此缩水1300亿元。一方面是养老金保值增值压力巨大,另一方面却是我国已于2001年进入老龄化社会,老龄化速度快,结构性矛盾突出。时不我待,养老金必须走出银行,实行更加多元的投资模式。
  
  在其他一些国家的资本市场,养老金已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实现了较好的保值增值。在美国,养老金的私人部分占90%,个人可以选择受托机构提供的投资组合,其中一定比例的资金投向股市。从欧美市场的经验来看,如果养老金投入股市20~30年,一般收益率能够超过7%。如今,我们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与其坐视养老金一天天缩水下去,不如开辟一条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保值增值新路。
  
  目前,我国股市尚不成熟,指数波动大,让一些人担心养老金投入阴晴不定的股市风险较大。然而,实践才是检验养老金入市是否可行的唯一标准。事实上,从2000年全国社保基金设立以来,逐步开始投资基金、股票及其他投资渠道。10年来年均投资收益率为9.17%,远远跑赢了通胀。因此,对于养老金入市,我们不妨多些理性和耐心。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