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雷锋是锻造做人的品格
2012-02-20

  学习雷锋是锻造做人的品格

  2012年02月20日      来源:京华时报

  把做人这一课从一开始就上好了,把做人的修习功夫养成了,无论是数千年的中华美德,还是50年来的雷锋精神,都可以在我们这个时代绽放美丽的心灵之花。
  
  50年前雷锋离世,50年来时代嬗变,雷锋及雷锋精神亦投射下参差斑驳的影像。这影像的清晰与模糊,折射的不仅是每一个时代的道德风气,更映射出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的德性与良知。
  
  随着岁月的推衍,雷锋及雷锋精神存在被解构、被曲解、被淡忘、被嘲讽、被“标签”的诸多演绎。但说到底,时代对待雷锋及雷锋精神的态度,反映的恰恰是我们自己对待做人的态度,对应的正是做人美德在社会中的地位。
  
  在“雷锋没户口,三月来,四月走”的季风之中,这个时代里恶德坏行有不少。在从课堂到社会的“学雷锋,做好事”的干巴说教中,人们的美德亦被功利化、世俗化。无论雷锋及雷锋精神喊得多么热闹,只要没有触及到人们的心灵,引起那一种柔软而温暖的涌动,雷锋就远离了尘世,或者说从来就未曾抵达我们内心。
  
  雷锋只是一个具象化的符号而已,即使特征再清晰鲜明,他也会最终归于模糊抽象。然而,雷锋却蕴藏着我们做人的品格。这种品格可以在不同时代有不同表现形式,却不可以变得模糊而抽象。什么时候这种品格不再清晰鲜明了,那就说明这个时代的人们的品格在丢分,不能为社会进步提供助力,反而可能成为社会进步的“短板”。
  
  学习雷锋就是锻造我们做人的品格。也许,一代新人们忘了雷锋是谁,但只要在他人身处困境之中伸出了道德援手,那么他就传承了雷锋精神,闪耀了人性的光辉。很多时候,人们从来就未曾泯灭心底的那份爱与善,只是反感贴标签,反感被归类,在面对世风时俗吹拂时第一反应就是把自己裹起来。因此,搞学习雷锋活动,弘扬雷锋精神,不能不紧贴人们的心理特点,培育适宜生长的环境土壤,才能让心灵之花自由地绽放,反之只会让人们的内心裹得更紧。
  
  在这个深刻变动的时代,在纷繁万象面前,人们的道德价值秩序被打乱而亟须重排归位。因而,我们眼前的诸多道德景象也是不协调地并世同存。有辽宁鞍山雷锋精神传人郭明义几十年不变的坚守,也有江苏南通司机扶助老人反被诬的困惑;有18名路人的冷漠,也有陈贤妹抱起弱小的温暖。一味地嗟叹于“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伤悲于社会道德的滑坡,不如自问我们每个人内心的良知。
  
  在雷锋离世50年这个节点上,析出雷锋精神的内质与本色,更不妨锻造做人的操守。把做人这一课从一开始就上好了,把做人的修习功夫养成了,无论是数千年的中华美德,还是50年来的雷锋精神,都可以在我们这个时代绽放美丽的心灵之花。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