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慈善公墓”是一面镜子
2012-02-07

  “北宋慈善公墓”是一面镜子

  2012年02月07日          来源:楚天金报

  河北磁县一处贫民“公墓”经研究考证后认为,北宋时期中国已有福利慈善机构的存在。北宋朝廷专门设置“漏泽园”,对战乱中客死他乡无人认领的尸体,以及因家贫而无力丧葬者集中安葬。据考古人员介绍,发掘的墓葬内都有墓志,墓志铭中有顺序编号、死者和有关家属姓名,以及埋葬日期等内容。(2月6日《京华时报》)
  
  对弱者的态度,度量着公共生活的温度。北宋朝廷设置专门的福利慈善机构“漏泽园”,集中安葬贫苦者。一个值得品味的细节是,现已发掘的墓葬内都有顺序编号、死者和有关家属的姓名,以及埋葬日期等信息。“细致入微”的背后,彰显了慈善机构对生命本位和被救助者的尊重,以及慈善运作的专业化和规范化。
  
  而这一切,可为现代慈善组织的良性运作提供借鉴。郭美美事件,曾经一度让慈善的公信力走向“冰点”;用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的话说,是“三天毁掉了红会一百年”。而慈善之所以如此虚弱,就在于信息透明、运作规范等方面的“沉疴”。
  
  古人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慈善组织要想重聚公信力,救赎社会形象,“补课”环节必不可少,而“历史课”更是举足轻重。“北宋慈善公墓”或许并没有多少技术上的复制意义,但慈善精神的传承作用却不容忽视。
  
  慈善机构一方面要坚持信息公开,事无巨细地公开善款流向,对行善者负责;另一方面要坚持规范运作,细致入微地提供优质服务,对受助者负责。这,或许是“北宋慈善公墓”穿越千年之后重见天日,带给我们的启示。(华中师范大学)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