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事业单位“公益”回归
2012-01-31

  期待事业单位“公益”回归

2012-01-3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最近,有两则新闻受到民众关注:一则是某地8所机关幼儿园获得财政预算资金8349.82万元,相关部门回应称机关幼儿园是“事业单位属性”,预算编制本身并无不妥;另一则是某家事业单位被曝光“天价工资”,经审计署审计披露,2009年、2010年该单位人均年薪超过30万元。
  
  两则新闻事件的内容不尽相同,但焦点都在“事业单位”上。为何公众热衷“围观”事业单位?
  
  定位不清、名不符实,这或许是这些事业单位被质疑的原因之一。我国有明确规定,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然而,规定若“照入”现实,不难发现少数事业单位并非定位于“公益”、“社会服务组织”拥有行政属性却不受行政规范、打着公益招牌却只服务于私利、占用大量资源却仅提供低效服务……无怪有人责难,一些事业单位对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追求,早就偏离了公共服务这个基本的价值取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抛开一些个人、部门私心自用的因素,从根本上来说这其实是一种“制度性”腐败。需要关注的,不仅是一个以公共资源为依存、仅为特定人群利益服务的公共机构个体,更值得思考的还在于这种明显的不合理,却可以为一个更不合理的体制所容纳。正因如此,中央提出要坚持分类指导、分业推进、分级组织、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促进公益事业更好更快发展。
  
  令人欣慰的是,如今已经可以看到不可阻挡的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趋势,甚至是略有轮廓的改革路线。2011年初,中央就确定了一张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时间表,共涉及超过126万个机构,4000余万人。新年伊始,相关部门又下发通知,要求各地采取措施,扎实做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
  
  不过,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路肯定不会一帆风顺。可以预见的是,臃肿的机构、沉重的包袱、已经成形的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结构,定会为改革带来重重阻力。目前的改革,尚属前期工作,但仅就“分类”一项就已十分困难真要做到事业单位的职能剥离、利益切割,把“行政职能划归政府,经营职能划归企业”,也就不会出现前文所提的新闻事件。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复杂性和紧迫性。如果不加快改革,将会加重社会矛盾,付出更大的改革代价。
  
  从党的十四大提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目标起,到“十二五”规划进一步提出要加快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国特有的“事业单位”改革已经走过了19年历程。其间,关于人事聘用、机构编制、管理体制、绩效工资、养老保险等方面的改变与进步历历在目,同时各种试探、观望,甚至抱怨的社会心态,也在不断推高各界对于事业单位改革的期盼热度。“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未来五年,事业单位改革将迎来什么样的局面,“公益”属性将回归到何种程度,人们拭目以待。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