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刻意遮掩不如大方公布
2011-12-29

  PM2.5刻意遮掩不如大方公布

  2011-12-29           来源:红网

  虽然与公众健康息息相关,但PM2.5监测数据却一直难现真容,各地环保部门始终“犹抱琵琶半遮面”,避而不谈PM2.5。而近日,南京市环保局首次召集媒体高调谈论“PM2.5”,并表态:南京最迟明年6月发布PM2.5数据。他们承认,2008年就开始监测PM2.5,而过去4年中南京的PM2.5年均浓度都超标,早晚空气质量最糟糕,现行监测指标还是10年前的。(12月28日《扬子晚报》)
  
  在不少地方把PM2.5当莫大家丑而避媒体惟恐不及之时,南京这种坦诚直面的态度值得赞赏,不仅给出了一个最快的时间表,还自曝“过去4年本地PM2.5年均浓度都超标”——刻意遮掩不如大方公布,南京自曝了PM2.5的问题,天并没有塌下来,官方形象和政府面子并未因这种曝丑而受损,反因坦诚而受尊重。这证明了一个道理,政府危机公关并无特别的技巧,实话实说和直面问题是最好的方式。
  
  PM2.5似乎成了官方的一大心理障碍,其实老百姓早已脱敏了;早已过了河,官方还当作无比敏感的数据,还假装在摸石头。不少地方虽然在舆论压力下给出了时间表,但5年后才公布的时间表让公众感觉好像是在拖延。环保部门和相关专家一直在强调,PM2.5监测一点儿也不复杂,我国已有成熟的监测技术,并早在部分城市开展了试点——既然技术不复杂,既然技术很成熟,也已经进行了试点,为何还需5年时间才在全国推广呢?环境治理,只争朝夕,5年时间,对官员只是一个抽象的数字,可对公众来说,却意味着在PM2.5监测上还需要等5年,还需要忍受5年的污染之害。
  
  我一直很奇怪,官方为何在PM2.5数据上这么讳莫如深,这种遮掩,很大程度上是自找麻烦。从常识角度审视,官方其实完全不必掩盖这种数据,而应该积极大方地公开。
  
  其一,这种遮掩对官方是一点儿好处都没有的,对他们的切身利益也是一种伤害。因为,其他问题上也许可以有特别渠道解决,而在空气质量上是无法做到的,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无论官民、贫富都必须呼吸同样的空气。在这个问题上,官民应当有共同的利益诉求,所以,掩盖这种数据,营造一种空气达标的幻象,政府有关部门是欺人,更是自欺,是对自己肺的伤害。
  
  其二,也是更为关键的,公开了PM2.5数据,即使严重超标,也并不影响政府形象,因为PM2.5的问题并不仅仅是政府的问题,而是一个关涉每个人责任的公共问题。政府无法承担所有责任,公众也无法置身事外地以受害者的姿态来看PM2.5的超标,每个人都有责任。公众不只是PM2.5的受害者,很多时候更是施害者。敦促官方公开PM2.5数据,并不是让政府承担责任,更是让大家意识到城市空气污染的严重,并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公开PM2.5数据,恰恰是一次政府把问题摆出来,让公众意识到并参与到治理之中的机会,比如少开车,比如限行,比如推进节能减排。公开了PM2.5数据,这些公共政策都有了正当性基础。
  
  从这个角度看,南京坦诚公开是很明智的,而那些仍然捂着的,实在是自找麻烦。为了一种虚幻的面子而给自己挖了一个陷阱,欺人,且自欺,害人,且自害。
  
  值得期待的是,一些地方的主政者已经认识到这些问题,比如广东就表示,珠三角将率先把PM2.5纳入空气质量评价体系,逐步与国际接轨。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