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透明才能赢得“募捐市场”
2011-12-19

  公开透明才能赢得“募捐市场”

  2011年12月19日      来源:人民网

  一旦公众成为选择的主体,就会以“用脚投票”的方式,倒逼整个慈善事业的成熟
  
  中国红十字总会“捐赠信息发布平台”上线试运行了。虽然信息发布面还不广、线还太粗,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很多,但至少迈出了可喜的第一步,表明了红十字会希望以公开透明重拾信任。特别是,考虑到红十字会规模大、“欠账”多、技术能力不足等因素,公众也需给予一定的宽容和空间。
  
  在某种程度上,这一平台的上线,正是公众倒逼的结果。而中国红十字会身上所背负的质疑和期许,也是整个公益界困境的缩影。
  
  民政部2006年颁布的《基金会信息公布办法》规定,“公募基金会组织募捐活动的信息”等应该公开。实际情况却是,全国慈善基金会超过2000家,许多连官网都没有,有些地方基金会甚至不公布年度报告,更遑论财务报告了。
  
  长期的不透明,耗损着慈善组织的公信力,更伤害了公众的公益热情。从最近曝出的几起事件,可以看出公益界与社会的“对立困局”:一边是公众慈善意识、权利意识的提升,另一边却是慈善组织公开透明的缺席;一边是社会慈善需求的扩大,另一边却是公众不信任感的增加。
  
  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红十字会迈出的这一步,也可被视作中国公益界未来的方向性选择。
  
  公开透明是为了接受监督。只有将善款的募集使用放到阳光下,逼捐诈捐、暗箱操作等霉变才会消除,捐赠者才会安心,信任才能重建,慈善文化也才能形成。何况,这也是对慈善机构的一种自我保护。否则,就将如香港红十字会秘书长所说,“一次意外,足以致命。”
  
  更重要的是,随着时代发展,“垄断型募捐”的模式也必然要走向竞争性的“募捐市场”。透明度将直接影响公众、企业家乃至政府“购买”执行者的信任度,也将直接决定善款涌入的数量。一旦公众成为选择的主体,就会以“用脚投票”的方式,倒逼整个慈善事业的成熟。
  
  这样的市场选择,已切实地摆在了慈善机构面前。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在挑选2亿元善款执行机构时,把透明度、执行力作为首要标准;中国扶贫基金会的“爱心包裹”项目,依靠捐款发票与受助人反馈,以透明互动撬动逾1.8亿元善款。
  
  在这个市场中,透明度也须有“质量保证”。信息披露需要制定统一的标准,区分层级,厘清强制披露与自愿披露的界限;信息披露的真实性、权威性需要引入独立第三方进行审计。因此,中国红十字会乃至整个公益界的信息披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中国公众从不缺少慈善的热情。当网友以微博为平台给山区孩子送上“免费的午餐”,当团购形式的“聚蕉行动”10天销出500多吨滞销香蕉,我们能看到这种热情的激活和释放。只有全方位的公开透明,慈善机构才能重树形象、重建信任,否则必将为这种热情所抛弃。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