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悦悦父亲不妨宽厚以待
2011-11-04

  对悦悦父亲不妨宽厚以待

  2011年11月04日       来源:新京报

  小悦悦父亲承诺已出,还表示“将公开善款去向”,目前也已经捐出9万元,我们为何要吝啬信任?
  
  小悦悦事件后,各方解囊相助,小悦悦家人决定将善款捐出。11月1日、2日,小悦悦父亲王持昌连续捐出善款。在此期间,他收到不少电话,除求助信息外,还有质疑他“敛财”的声音。王持昌称,这笔善款如今成了“烫手山芋”。(11月3日央视)
  
  冷漠是把尖刀,割裂了人际信任、依存。小悦悦走了,看客般的众生相却烙在人心,成了尘世里的道德镜像;而今,舆论正凝结成另一种冷血,裹挟着小悦悦家人,让他们进退失据、身陷窘境。
  
  逝者已矣,生者节哀。可对小悦悦父母来说,这却是种奢侈:接受善款,被质疑成“借机敛财”;外界关怀之中,裹着道德重压。“丧女之痛”犹未弥合,“发死难财”的莫须有式质疑又来,这对痛彻心扉的他们而言,何异于二次伤害。
  
  痛失骨肉,其悲孰甚?各方的慷慨援助、社会的道德反思,尽管无以挽回小悦悦的生命,可对其父母,不异是伤口的舔舐、精神的慰藉。之于公众,这也是道德救赎、价值重塑的机缘。当弥足珍贵的生命,被冷漠的车辙碾轧,当痛感日益空洞,我们的良知补救,在“抚慰生者,深沉反思”之外,别无他法。
  
  善款集结,见证着人心回暖、向善力的涌动。小悦悦的父母,为了回馈社会,也决意将善款捐出,将爱心火炬传递。这非坏事,但舆论风向,忽然混沌起来:从同情悲悯,到杂声扰攘,包括猜疑责难。
  
  这份猜疑,让人痛心:在第19名路人陈贤妹救人后,“作秀论”就莫名泛起;小悦悦家人决定捐出善款,也为些许人的“阴谋论”提供了话柄……但凡善举,总会被某些人祭上大棒,站在制高点上口诛笔伐,哪怕是对善的扼杀。
  
  小悦悦之父毕竟不是慈善机构,无法要求他在善款公开方面做到如何及时与规范。更何况善举正在进行,旁观者为何就失去等待的耐心。
  
  没有人,有权设计他人的生活。小悦悦父亲承诺已出,还表示“将公开善款去向”,目前也已经捐出9万元,我们为何要吝啬信任?舆论宽厚,方能避免“反复伤害”。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