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午餐:中国式慈善的改革样板
2011-11-02

  “免费午餐:中国式慈善的改革样板

2011-11-02     来源:西部网

  作者:陆汝安
  
  10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这之前,一个由民间爱心人士发起的“中国贫困山区小学生免费午餐”活动,已为77所学校1万多孩子提供了免费午餐。从民间走到政府,从来没有一例民间公益行动像“免费午餐”这样成功。政府与民间的努力形成一种合力,无疑将更加有利于增进民众福祉。(11月1日《齐鲁晚报》)
  
  人之初,性本善。人生而有恻隐之心,做慈善是人的一种本能。小到给路边乞丐一两块钱,大到为汶川地震中的灾民捐款,这些举动都是发自人的本能,无需别人强制。
  
  从这个意义上说,慈善更应该是一种自发的民间行为,而不是政府行为。政府给弱势群体和灾民发放钱粮,那是政府职责所在,是政府救济、社会保障,而并非慈善。真正意义上的慈善,受救助者是老百姓,施与者也是老百姓。
  
  但由于历史和客观局限,中国慈善机构一直以来却有“官”无“民”,或者“官”大于“民”。这些官办、半官办的慈善机构,由于其固有的官方性质,政府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所以很难对这些慈善机构做到有效的监督。而面对习惯于暗箱操作的慈善机构,公众往往也无从知晓自己捐款的去向。“郭美美事件”、“河南宋庆龄基金会用捐款放高利贷”等一系列丑闻的曝光,正是中国慈善机构积弊的集中爆发。
  
  面对倍受非议的中国慈善,从民间到政府,各方力量也开始摸索改变之道。今年,民政部出台新规,允许公益慈善组织可以直接登记注册,而不必再找到主管单位挂靠。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改革,意味着中国慈善回归民间走出了坚实的一步。正是由于这个新规,由着名演员李连杰创办的“壹基金”才又柳暗花明,获得重生。
  
  事实证明,民间慈善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倍受媒体关注的“免费午餐”行动,正是由民间爱心人士邓飞等在半年前发起,短短半年间,就募集捐款1700万元,惠及湖南、广西、贵州等省区77所小学、1万多小学生。在红十字会等官办慈善机构遭遇公众巨大信任危机的同时,这些民间慈善组织却以其透明的财务、规范的操作、有效的监督,得到了公众和各地政府的信任和支持。最终,又催生了国务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从而让广大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都享受到了“免费午餐”。可以说,这是出乎意外的。
  
  由一个民间组织发起的慈善行动,短短半年时间就改变了国家政策的走向,惠及千千万万农村孩子,在中国慈善史上,“免费午餐”行动所取得的成功是前所未有的,可谓是中国式慈善的改革样板。
  
  面临巨大信任危机的中国慈善该如何走下去?“免费午餐”行动的成功,给我们提供了响亮的回答,那就是:相信民间慈善的力量,相信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其政府事倍功半、劳心劳力地亲自去操办慈善,还不如将慈善交还给民间,交还给社会,恢复慈善应有的面目。
  
  而且,发展壮大起来的民间慈善,反过来会对原有的慈善机构形成“压力”,促使原有的慈善机构加快改革,去除官僚化、暗箱化,重新获取公众的信任,与民间慈善一起,共同构建多元化的、健康的、透明的慈善平台。这种民间慈善和官办慈善的相互促进、共同成长,也许正是在目前的现实条件下,中国慈善最有效的改革路径。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