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贤妹既是感动更是示范
2011-10-31

  陈贤妹既是感动更是示范

  2011年10月31日     来源:人民网

  陈贤妹出手相救被碾压的两岁女童小悦悦,一下子成为全国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
  
  身材矮小、表面瘦弱、年近六旬的陈贤妹,之所以能在舆论中成为一个高大的道德形象,是因为这位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拾荒老人,以最朴实而真实的善意举动,捡拾起被认为在世俗中已经迷失的社会真情、唤醒了在不少人心中被麻木封存的社会良知。
  
  陈贤妹的实际行动告诉人们,任何一次高尚的行为,都绝不仅来源于偶然或巧合;一个可以经受时间考验的道德形象,也绝不仅是一张单薄的“道德标签”。陈贤妹出手相救小悦悦之所以不能被孤立地解读,这是因为这个行动中看到的“救死扶伤”、“帮弱济困”等宝贵精神,正是中华传统文明和美德的一部分。任何一个尊重、沿袭中华传统文明和美德的人,面对小悦悦事件都不会麻木不仁、无动于衷。
  
  在人们感叹世风不古、道德滑坡的时候,重庆23岁乡村女教师曹瑾却用青春与生命,诠释出了什么才是师德尊严的“最美教师”;在社会呼吁警风整顿、担忧社会公平缺失的时候,面对天桥坠落女孩,交巡警王静毅然出手相接,成了网民热议的“最帅警察”……“最美教师”、“最帅警察”、还有杭州的“最美妈妈”吴菊萍以及陈贤妹这位“最美婆婆”,虽然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有着不同的社会身份,但却共同演绎出中华传统文明道德的人性光辉。也正因为中华传统文明与美德的一脉相承,才使得这种危难相助、见义勇为等价值理念,成为平凡人群的道德自觉行为。

  陈贤妹可以被解读为一个很好的道德示范、但却不能是一张孤立的“道德标签”。尽管汹涌经济大潮带来的诱惑与陷阱,加之法律法规尚欠完善,令不少人迷失自我、甚至缺失道德判断;但是,这个社会需要的却不是冷漠的看客,而是陈贤妹这样的“美者”与“勇者”。因为生活在这个社会的我们,需要的不只是经济发展和物质丰富,我们更希望社会处处充满人情温暖、事事闪耀人性光辉。
  
  避免陈贤妹成为孤立的“道德标签”,给社会的相关管理和制度设计提出了要求。只有社会良知与正义原则得到越来越多的彰显,法律漏洞得到细节性补救、法律保障能够及时跟进——传承中华文明与美德的社会爱心才有一个坚强的后盾,社会主流价值体系才能呈现出应有的高度。蔚然涌现而不是孤立出现“陈贤妹”、“张贤妹”、“李贤妹”,才会成为一个美好社会的真实注脚。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