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除冷漠请先为良心昭雪
2011-10-27

  祛除冷漠请先为良心昭雪

  2011年10月27日    来源:信息时报

  10月19天是鲁迅先生逝世75周年纪念日。近日18路人漠视2龄童被两辆车碾压事件,仿佛又让我看到先生小说《药》里描摹的“看客”形象:“却只见一堆人的后背;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一晃,先生离去已四分之三个世纪,他笔下的人物却是一代又一代地繁殖。而小悦悦事件更是令冷漠看客在舆论聚光灯下表露无遗。
  
  最新消息说,广东十余部门拟开展谴责见死不救行为大讨论。广东省委副书记朱明国指出,小悦悦事件折射出一些深层次的社会问题,社会各界要深刻反思如何在社会建设中注重重塑道德规范等问题。朱明国要求省有关部门,包括团委、妇联、社科院等十多个部门,围绕小悦悦事件,组织召开“谴责见死不救行为,倡导见义勇为精神”为主题的系列座谈会。
  
  领导的指示、十余部门的共同发力,这些都可以说是一场及时雨。至少,“人心冷漠”的现实在相当高的层面得到了正视和重视。然而,看准了病症,还要找到病灶才行。
  
  小悦悦事件,如若不是被摄像头拍下了现场、如果不是媒体的集中报道,它不过是一个极平常的事件,现实中,看客心态早已成为多数人的价值取向。近日,首都经贸大学等3所高校联合发布的有关“社会信任问题的民意调查”,就目前热议的“老人摔倒该不该扶”问题,有高达87.4%的民众选择了“怕惹祸上身”而不去扶。这个调查结果清楚地告诉我们:良心并没有死亡,只不过良心怕了。包括小悦悦事件中那18个路人在内,没有证据表明他们与每一个置身事外的人有什么不同,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令他们选择了冷漠。
  
  是的,良心还在。随便问一个年轻人,他都有可能告诉你,他们都是在长辈们“不要多管闲事”的耳提面命下长大的。这就更不用说,以彭宇案为代表的一些“糊涂案”,令“良心”沦为蒙冤的窦娥。
  
  面对“谴责见死不救行为”大讨论,其实免不了也会有疑问:我们难道停止过对见死不救行为的谴责吗?我们过去难道没有倡导见义勇为吗?实际效果又如何呢?事实证明,单纯的宣传教化并不足以祛除深藏于人们内心深处的胆怯和恐惧。
  
  所以,要让社会变得温暖,让人心不再冷漠,请先为蒙冤的良心昭雪。这需要公正的制度给予保障和呵护。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