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地震遗址该不该收费
2011-10-26

  北川地震遗址该不该收费

  2011年10月26日     来源:中国青年报

  灾区不可能总是沉浸在感动和泪水中,当然要逐渐过渡到常态化的生活中去。
  
  但是,这种常态化的生活必须要有一个底线,即要尊重民众的地震记忆
  
  北川地震遗址该不该收费
  
  一张“北川地震遗址售票亭”的照片正在微博热传,天灾遗留的“伤痕”能否变身景点,能否收取门票费,引发网友激烈争辩。北川老县城保护工作指挥部工作人员受访时表示,进入纪念馆的确要收费,包括从接待点到北川老县城的车费、维护费等,单人30元/次。由于不买乘车票不能进入纪念馆,工作人员也承认,这就相当于“门票”。(《新快报》10月25日)
  
  地震遗址变身收费景点,全国人民的爱心换来冰冷的门票,眼下,围绕北川地震遗址收“门票”事件,网上议论纷纷,网友几乎一边倒地质疑收费既不合理、更不合情。而北川的回应更是左支右绌、言不及义。一会儿说这笔费用是车费、维护费;一会儿又说这费用实际上就相当于“门票”,窘迫之态,一览无余。那么,公众到底为何众口一词质疑地震遗址的收费呢?
  
  北川地震遗址收费确实伤害了民众的感情。地震的记忆刚刚过去,爱心的抚慰还没有完全淡漠,而当初承载了全国人民凝重目光的地震遗址就开始出售门票,这样的经营行为确实让民众感到很受伤。正如率先发帖披露此事的网友“王小三”所说,废墟“真的被用来牟利了”!毫不客气地说,这样的牟利行为,完全无视遗址的精神价值,是对民众感情的戏弄。
  
  地震过后,灾区不可能总是沉浸在感动和泪水中,当然要逐渐过渡到常态化的生活中去。但是,这种常态化的生活必须要有一个底线,即要尊重民众的地震记忆,不能做伤害民众感情的事情。如果地方上出于经济利益的考量,总是有意无意地拿地震遗址做文章,强行收费,甚至明知游客必到遗址,故而以地震遗址“绑架”游客,这样的做法必然会引起民众强烈的情绪反弹。
  
  即便地方上有收费的计划,也应该事先有告知、事后有说明,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偷偷摸摸地收费,一旦遭遇公众质疑,又极力否认,拙劣地辩白,甚至不惜拿收费的用途作为收费的理由。请问,北川地震纪念馆收费事宜听证过吗?公示过吗?在涉及公共利益、公众感情的地震遗址收费问题上,既未听证,又未公示,至少不符合程序正义。
  
  其实,北川县完全可以采取更公开、透明的做法,将事情做得更妥帖些。比如可以预先听证以疏导民意,减小因为突然收费而引起的震荡;再比如,既然有人质疑,不妨诚恳地说明情由,或者干脆停止收费,以寻求舆论的谅解,而不至于越描越黑。尽管北川县在地震遗址保护工程中已经耗资9000万元,但是决不能“羊毛出在羊身上”,企图通过门票收入补差。
  
  大地震的记忆已进入历史,也不再仅仅是当地人的一种渺远记忆,更是全民族的历史记忆。如何正确地对待这段历史、这些记忆,正在并且还将继续拷问公众。地面上的纪念馆固然需要大把的金钱,也可以成为一些人设卡收费的理由,而心中的纪念馆其实并不需要门票,需要的只是一种对历史的敬畏、对生命的珍惜。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