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来为善举撑腰
2011-10-24

  大家来为善举撑腰

  2011年10月24日    来源: 新闻晨报

  北京大学副校长吴志攀日前向所有北大校友提出倡议,鼓励校友讲诚信、做好事,做有道德的公民,如果中间发生风险,比如扶起摔倒的老人被起诉,北大无偿提供法律支持,如果败诉要赔偿,北大出20万元,其余的,由校友募集支持。
  
  这一倡议,经一条微博发表后,收到许多网友的热烈响应,互联网上出现了一种微博的“校长撑腰体”,并迅速蹿红为最新的网络流行语。这表明绝大多数人都向善向上,最需要背后的支撑力量。
  
  吴志攀的倡议,提出做好事产生的一切风险,该由社会来承担,让更多的人放下心里的包袱,此议有强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也代表了一种重新拾起道德的诉求,值得大力支持。佛山两岁女童被碾事件及18名路人的行径,让人们感受到深陷道德困境的断裂之痛。现在,许多人生怕帮助别人“碰瓷”,脱不了干系,宁可当作未看见,一走了之。现在,北大郑重提出承诺:愿为见义勇为者撑腰,为扶正祛邪提供物质援助,这种济危扶困的勇气,委实令人钦佩。
  
  但是,天下之大,需要受助者甚多。只有一个北大愿意提供无偿法律支持,毕竟显得势单力薄。积极的社会助力效应的发挥,需要人人都来为需要受助者撑腰,通过“众人拾柴火焰高”来体现。社会助力效应还有正反两种。佛山有个当事的路人说:“别人不敢碰,我怎么敢碰? ”这名路人不去救人,开始可能会受到良心的谴责,但看到不少人都不去施救,内心愧疚就会小得多。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受观者效应”。你不敢碰,我不敢碰,大家都不去碰,于是,小悦悦被耽误了最佳的救治时间,不幸遭到了第二次的碾压,酿成了这幕人间惨剧。如果反过来,人人出手施救,你帮一把,我帮一把,局面就会大不一样。
  
  眼下就有一个很有说服力的证据。 10月19日,同在佛山的容桂海尾新市场,又发生一起类似的“小悦悦”事件:一名1岁多的儿童被撞倒,眼看汽车就要碾过他的身体,但被当地一名管理人员及时喝止,周围十余名路人又迅速抱起孩子,为受伤孩子找到妈妈,并立即送往医院施救,司机也没跑,男童终于逃过一劫。看来,只要充分发挥正面的社会助力效应,见死不救的怪事就会大大减少。
  
  重新拾起道德的诉求,需要靠越来越多的公民参与。如今北大登高一呼,广州又有强烈的回响。 10月19日,广东省政法委等10多个组织问计于各界人士,召开了“谴责见死不救行为,弘扬见义勇为精神”座谈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工、慈善组织人士、学者、医生们齐聚一堂,充分发表意见。与会者还建议修建“悦悦事件纪念碑”,警醒国人告诫子孙后代,以此彰显构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决心,并号召全民一起来构筑道德长城。地无分南北,人不分长幼,群起而动,共同努力,化虚为实,践于行动,一时受损的道德长城完全可以修复。 “见义勇为、守望相助”——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必将重新闪现其晶亮的光芒。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