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慈善行为变得更加专业
2011-10-20

  中国慈善行为变得更加专业

  2011年10月20日      来源:公益时报网

  瑞银与欧洲工商管理学院日前联合发表了首份“亚洲家族慈善调研报告”。报告显示,随着中国慈善行业逐渐成熟,中国慈善家们正在更系统地参与并主导慈善。目前中国私人基金会已增长至千家,有一半以上的受访者制定了筛选受资助人的选择标准和流程。瑞银财富管理慈善服务北亚区主管董黎滢预测,尽管受到今年中国慈善行业负面事件的波及,今年来自中国高净值人群的慈善投入水平仍将与2010年持平,受波及影响较小。
  
  亚洲家族慈善调研报告是瑞银集团与欧洲工商管理学院联合首度发表,涵盖中国大陆、中国香港、印度、日本等10大地区。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已规划了投资慈善的份额及投资机构,分歧是如何挑选合适的投资伙伴或者机构以保证透明的投资成果。这也验证了本次报告的结论之一:在亚洲地区,家族慈善的专业化和体制化起步较晚,落后于财富增长速度,未来扩大慈善规模的最大挑战是需要在执行上更有效率、灵活及高透明度的伙伴。
  
  亚洲慈善组织行政费用开支也是本次报告的调查指标。总体看来,亚洲慈善组织的行政费用在可控范围之内,57%的受访者表示这部分费用不超过年度开支的10%,但与全球最富盛名的大型慈善基金相比,亚洲慈善组织的管理成本相对较低,这反映了专业化和体制化的投资不足,仍需要更多、更高效的专业化和实施能力。
  
  虽然慈善业在亚洲据有传统,但结构化的家族慈善事业则是相对较新的现象。在200多份调查中,地区性慈善活动资金是来自第一代家族生意的约占一半。亚洲富豪热衷参与的分别是教育、医疗和扶贫等领域。
  
  中国受访者表示,从2000年开始,他们将慈善行为正规化。汶川地震成为中国慈善业发展的分水岭,催化了中国慈善业专业化的转变。报告显示,2007年至2009年,私人基金会的数量增长了一倍,从436家增长到了846家。从2008年开始,接近90%的慈善捐款投入到了政府下属的慈善机构。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