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撑腰体”为何会走红
2011-10-20

  “校长撑腰体”为何会走红

  2011年10月20日     来源:长沙晚报

  “你是××大人,看到老人摔倒了你就去扶。他要是讹你,××大法律系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大替你赔偿!”这是自称××大校长的网友写在广东被碾女童事件后的一段话,这条被称为“校长撑腰体”的微博,如今红了。“校长撑腰体”为何而红?道德与爱怎样才能坦然付出?解读这样的道德伦理密码,有时需要的可能并不仅仅是道德谴责。
  
  比如,佛山2岁的女童小悦悦先后被两辆车碾过,18名路人没有施予援手的事件引起广泛关注后,10月18日,广东省政法委、社工委等十多个部门开展“谴责见死不救行为,倡导见义勇为精神”大讨论。有人建议通过立法惩罚“见死不救”,对此,有人持谨慎态度。
  
  面对受难者正在遭遇的苦难,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甚至品咂别人的痛苦,这样的看客冷漠,当然需要纠偏与修正。但那种挥舞着道德大棒,甚至用一种话语与精神的暴力,去追击与辱骂那些犯错的人,本身是否也是一种胸怀戾气的行为?它其实表明,当社会有一种戾气存在,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为戾气产生的另一种不道德所击伤,而这才是重建社会道德时,真正可堪忧虑之处。
  
  即便路过的冷漠18人,近乎是一种群体性的怯懦与自私,但这却也并不能代表整个社会的价值与道德观正在集体滑坡。否则,无以说明女童碾压事件发生后,为何仍会有那么多人,谴责这种冷漠行为,感动于救人阿婆朴实勇敢的行为。这至少说明,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救人于危难……这些美好的品德,依然是人们心之向往的所在,哪怕每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真正遭遇到这样的事件时,仍可能出现片刻的犹疑。
  
  人们为何而犹疑?就像文初所问的那样:“校长撑腰体”为何而红?道德与爱怎样才能坦然付出?在这类见死不救、救人被讹的事件中,彭宇案一次次被重提,人们抨击彭宇案成为压垮人们道德底线的最后一根稻草,成为人们沦为看客的直接肇因,甚至为此要专门开展“谴责见死不救行为,倡导见义勇为精神”的大讨论。可彭宇案在一次次被重提的时候,彭宇对受难者施以善心的身影却渐渐模糊了起来;正如在一片道德挞伐声中,救人阿婆陈贤妹那句“总要有人去帮助”,也渐渐成为这场道德反思论战中最微弱的声音。
  
  道德当然需要反思,但善行却更应该去追忆。而要真正拯救道德、回归人心良善,与其谴责不义寻找制度的替罪羊,不如从那些义无反顾的善行中,想想如何重建我们的道德良心。这种重建,就不能仅是停留在口头讨论层面的呼吁,而更应该从文化、社会、法律、经济等多个层面去思考,它不应仅是一种法律层面的惩罚或激励,而更应建立一种对道德行为的保护秩序。“校长撑腰体”为何而红?因为道德需要“撑腰”。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