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何勤劳却不快乐?
2011-09-23

我们为何勤劳却不快乐?

2011年09月23日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崔滨

  我们有世界上最吃苦耐劳、技术又高超的劳动者,但和其他发达国家的产业工人相比,我们勤劳却不快乐。这有我们自身心态的原因,也有制度带来的压力和影响。
  
  20日,我被邀请去观看一场有中国、丹麦、波兰三国产业工人参加的国际焊接大赛。在与十多位欧洲普通工人的接触中,他们对电焊这份在我们看来又脏又累工作的热爱,以及这份工作带给他们的幸福和快乐,深深打动了我。
  
  参加这次电焊比武年龄最大的,是一位来自丹麦的55岁的电焊工人,他从事焊接工作已经有34年时间,如今依然乐于继续做一线工人。他告诉我,他在焊光四射的工作中享受到莫大的快乐,而且通过他的勤奋工作,足以供养他的妻子和孩子,并有时间让他研究喜欢的园艺和烹饪。
  
  园艺、烹饪、家庭生活,这些微小而具体的快乐,让我感到这些国外的产业工人,是真的在享受工作带来的快乐。
  
  这次三国焊接比赛,特意添加了一项参赛工人的兴趣爱好。来自丹麦和波兰的电焊工人,他们填写的兴趣爱好涉及露营、掷飞镖、修理旧拖拉机和钓鱼这些令人会心一笑的家庭休闲活动。而中国工人的爱好,则清一色是读书、听音乐、体育运动。
  
  我并没有批评中国工人的意思,因为这些面目模糊的兴趣和爱好,正是当下大多数劳动者最为缺失的,连工作中的压力和烦恼都无处安放,何来生活中的休闲?
  
  近来密集公布的各种调查,勾勒出了一副中国劳动者的众生相:九成大学生陷入就业迷茫、七成上班族工作氛围不和谐、过半知识分子走在“过劳死”的边缘。
  
  正如美国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所说,中国人勤劳却不富有,更谈不上快乐。因为目前我们的制度设置、税收负担,都给我们争取幸福快乐设置了门槛和障碍。比如想要设立一个公司,中国平均需要110个工作日才能完成各项审批,而美国只需要7天。
  
  正是为了弥补这些额外的制度成本,我们不得不每天多工作几小时,甚至为此损失部分收入,把本该用来陪伴家人、培养个人爱好的时光,耗在应对审批和打点人际关系上。
  
  应该让全社会来反思:我们终日劳碌,不应只追求财富和发展,而是要建设有质量的国民生活、增强幸福感。
  
  要让所有国人勤奋并快乐着,政府还需要大力加强社会建设,解决好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等民生问题,同时在公共服务、制度设置上以人为本,真正做到构筑幸福社会。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