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要讲方法否则好心办坏事
2011-09-20
小学班主任设想在班级里建一个图书角,于是号召家长们能够集体出钱买书,但是有的学生家里条件不好,家长只拿出了10元钱。结果学生得到了老师一封回信,信中表扬了捐款100元的家长,捐10元则被称为是对“书籍的亵渎”。家长收到这份信后对其中的语句产生了质疑,这位班主任也表示写信是自己太率性,用词不当。(《扬子晚报》9月20日)
通过集资购买课外读物来建立图书角,这位班主任的出发点无疑是好的,为的是让学生们在课余的时候能从书本之中获取更多的知识。但是在涉及到钱的问题上,老师的这个说法就十分不妥,而且使用“亵渎”这样的词汇,也许会对很多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
学生家庭条件各不相同,家庭富裕的捐100元也是小数目,而家庭收入拮据的也许10元就是一比不小的花销。笔者认为,集资购书这件事就好比捐款献爱心,不能因为谁捐得少就证明谁的爱心少,因为每一份钱所包含的爱心都是一样的,大家都是量力而为。但是在这位老师的这封信中,笔者看到这是另一种观念,在这名老师的眼中,老师下达的命令就是“圣旨”,对于家长所捐款项没有达到老师心中的目标时,老师内心的气氛就完全体现在“亵渎”这个词上。
或许老师是好心办了坏事,可能很多家长确实没有意识到课外阅读对于孩子们的重要性,笔者赞同老师写公开信呼吁家长们提供款项的做法,但是一定要以摆事实、讲道理的做法,而不能简单粗暴的拿100元和10元做比较。或许老师的这封信,除了让部分家长感到难堪外,一些学生也会留下谁有钱就会被尊重的印象,这对于他们以后的成长是很不好的。
凡事都要讲究一个正确的方法,急功近利的做法往往容易造成误解。希望这件好心办了坏事的事情能够大家提个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