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良知扶起摔倒的道德
2011-09-15

让良知扶起摔倒的道德

2011年09月15日      来源:光明日报

  近日,江苏镇江一位75岁老人病发昏倒,一位女孩和三位保安果断看护、救援的报道,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在“彭宇案”、“李凯强案”逐渐产生“晕轮反应”的背景下,在“救人有风险,救前需思量”的流行语境下,一位不留名的好心女孩与三名保安,用自己的行动回应了人们关于“扶与不扶”的争论。这种正面的回应,剥离了个人利益的算计,纯粹而温暖,值得我们学习。
  
  尽管曾经发生过个别“救人被告”的事件,尽管这些事件的主角以及他们的“悲情”让人心生寒意,但这不能成为“麻木不仁”和“见死不救”的借口。武汉一老人摔倒后因无人救助而死亡的事件,深深地刺痛了人们的心。不少人暗自思量:如果当时伸手去扶一把,老人也许就能得救。然而彼时路人却都“害怕惹麻烦”,避之唯恐不及。而镇江的这位女孩遇到相似情况,却能够勇敢地上前救援。这里面除了对生命的尊重、对社会和他人起码的信任外,更多的是对人性和良知的坚守,而这恰恰是当今社会需要倡扬的精神元素。
  
  当前,处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可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这些社会弊病并不能代表社会全貌。就在各种关于“人性冷漠”、“道德滑坡”的提法甚嚣尘上之时,许许多多温暖的故事也在不断发生。在苏州木渎镇,一位少女在暴雨中为残疾乞丐撑起一把雨伞;在赣州南门文化广场,一位交警俯身背起一名跌倒在地的老人;“最美妈妈”吴菊萍勇救高空下坠的女童导致手臂骨折,“最美奶奶”柴小女奋力救起落水孩子不幸牺牲;“板凳妈妈”许月华37年带大138个孤儿……听着这些柔软的故事,我们还能断定当今“人心不古、世风日下”吗?拿“搀扶老人”来说,尽管一些地方出现了“讹诈”现象,但终究难以掩盖“救人受称颂”的光芒。
  
  我们还可以换个角度审视一下社会、人心。如果用心去品味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就不会对少数人“因行善被讹诈”的个例太过敏感,就可能在该出手时,勇敢地伸出手。此外,不妨做一些换位思考。如果站在老年人的角度审视一下“摔倒不扶”与“见死不救”,不免会黯然神伤。青丝变白发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今天因为“有人被讹”就放弃“尊老爱老”、“见义勇为”的良知坚守,我们能以什么资格要求下一辈“搀扶我们”?
  
  基于道德层面的救赎,归根到底离不开对人性和良知的坚守,离不开道德的自觉,镇江女孩、保安不怕惹是非果断救人是个典型案例。对于他们的义举,我们理应去学习和践行,见贤思齐有助于形成全民的道德自觉。培根说,“集体的习惯,其力量更大于个人的习惯”。全社会都奉行尊老爱幼、扶危济困,正是我们要追求的道德理想。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