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公益推广拾金不昧精神
2011-09-14
本报于8月19日在《法律边缘的灰色地带》系列报道中,报道了失物招领行业的生存现状及争议,引起了社会关注。近日,洛阳市公交公司员工侯江龙向本报打来电话,介绍了自己创建“失物招领中心网”的感受。他说:“应当用公益的形式推广拾金不昧的精神。”
侯江龙介绍,他是洛阳市公交集团的一名普通员工。平日里,他检查车辆时会经常发现有乘客将东西落在车上,这些遗失物中,大多是钥匙、银行卡、身份证等小物件。由于公交公司工作中经常接触到别人丢失的物品,他深知“每一件失物背后,都有一双期盼的眼睛”,为了寻找失主,他只能暂时把这些东西存放起来,时间长了,相当一部分遗失物就变成了“无主物品”。
有什么方法可以让失物快速回到失主手中? 由此,侯江龙有了建立无偿失物招领中心的想法,帮助失主寻找失物。
他的想法得到了众多志愿者以及企业的帮助,他们在洛阳陆续助其建立了一个又一个无偿失物招领点。失物来源也扩大到交警部门、环卫工人等各界人士。目前,洛阳市市区成立的29个招领点的个人和企业负责人,义务为民服务,负责保管失物,并核对身份将物品归还失主。
2010年11月18日,侯江龙自费创建了面向全国的“失物招领中心网”。 失物招领中心宗旨:倡导拾金不昧精神,无偿返还失物。
“我们愿用拾金不昧的精神影响社会上那些只讲金钱不讲情义不讲道德的人和腐败分子等只享受物质生活不享受精神文明的人,同时倡导拾金不昧的精神普及素质教育走向文明进步发展的真正道路。”侯江龙说 。
为了服务更广大的市民,他们将目标定位到全国:全国范围内捡拾财物的群众,都可以在网站上进行登记,丢失财物者,可由此寻找是否有自己的财务。截至目前,他已帮千余人找到失物。
“这里面还有照相机、摄影机、金银首饰等价值很高的财物,这些是失物招领公司很难出现的。”侯江龙说,“我们只是为失主以及拾到失主丢失物品的人提供了一个找回失物的平台,我们不收取任何的费用,相比有偿失物招领网,我们这种无偿网站对于拾到者没有任何回报,所以丢失物品信息源和物品种类远不及有偿网站。我不赞成有偿失物招领网这种形式,给予拾到物品的人一定补偿是可以理解的,但网站从中牟利是不道德的,也不利于弘扬拾金不昧精神。如果拾到失物的人要求失主支付一定的费用,这可以由他们自己来协商,但我认为,这些费用一定会比那些失物招领公司所收取的手续费要低。”
对于将来中国无偿失物招领网站的未来,侯江龙说,尽管目前数量少,发展相对缓慢,但是随着创办机制的完善和经验的日益丰富,如果还可以得到政府的支持,那么这种弘扬拾金不昧的网站应当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