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给医德“补钙”
2011-08-26
8月24日深夜10时许,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手术室突发火灾,一名正在接受截肢手术的全身麻醉病人不幸身亡。由于手术室所在位置系外科病房大楼裙房,大量住院病人纷纷撤离,期间幸未造成其他人员受伤。目前,警方已介入调查。(8月25日《新民晚报》)
医者父母心,救死扶伤即天职,从这个角度来看,在大火面前,将一个全身麻醉且已截肢的人遗弃在手术室,与战场上士兵临阵脱逃没什么区别。当这样几名医生把对患者生命的漠视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时,所谓行医者的神圣医德,在火灾之中,便如一片苍白的薄纸,瞬间焚烧而烬。相比“范跑跑”在汶川大地震中,不负责任伤害公众普遍情感的“我也要跑”的言论,这种因火灾而逃的行为,更让人唾弃。
不过,生命与道义的抉择,永远难有一个双美的方案。看重生命是人性的本能,选择道义却是责任的担当。在突发灾难面前,如何选择,如何取舍,往往只系于一念之间。为道义而争,除了一颗勇敢的心之外,或许更需要理智与可堪运用的技能。比如,面对火灾的医生,该采取什么样的避险措施,该如何护送正在手术的病人疏散到安全位置,需要的不止只有责任与胆略,还得有一套成熟的操作方案。显然,这些都应该是医院列入应急预案的内容,并给医务人员做好相应的培训指导。
通常情况下,单纯地诟病医德的缺失,往往使得医生这个群体陷入了不能承受之重。这并非为个案中的6名医生开脱或是辩解,种种事实表明,清楚而有据可依的法律责任、安全而可供操作的防范措施才是塑造医德的强体之“钙”。
这一场医院火灾,反映出医院在病人安全保障方面的缺失、安全管理和防范工作的失策、医务人员相关素养培训的失位。它烧出了医德之陋,却不能当成个案处理的挡箭牌,背后的反思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