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别光盯着厕所那点事
2011年08月23日
家里已经有厕所,政府为何又给新建厕所?3年前就铺设了自来水管,为何到现在滴水不见?令海南省三亚市凤凰镇梅村800多户村民感到郁闷的“改水改厕扶贫”工程,近日引发社会热议:政府扶贫重点在哪?重复建扶贫厕所,是不是搞“形象工程”?(8月19日《人民日报》)
扶贫的意义在于改善民生,提高生活质量,完善宜居环境。但如凤凰镇梅村的厕所改造工程到底能不能起到这样的效果呢?在既有厕所的基础上修建新的厕所是不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呢?据说,每个厕所造价7000多元。这难道不是扶贫政策的巨大浪费吗?可以说,这样的扶贫光盯着厕所那点事原因很明显,那就是通过“形象工程”完成任务和指标。
转过来想想,水管通了三年却没有一滴水,这不就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吗?将这样的扶贫聚焦在水质的改善和饮水问题的解决上将是最大的扶贫。但是,按照水务局的说法,不通水的原因竟然是水管的口径不一样。那么,疑问就接踵而至了。既然口径不一样,当初的施工工程的人干吗去了呢?责任的板子应该直接打在当初铺设水管的单位上。可以看见,最重要的原因还在于通水不能显示自身的政绩,尤其是对于扶贫来说起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改造厕所可以。
可以说,提高村民的公共卫生水平和健康环境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但是,这样的好事情需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不能够走跨越式的发展道路。即不能在基本的需求就没有满足的情况下去追求高层次的满足。一方面村人缺水,一方面搞不着边际的厕所重建工程。而最迫切和最需要解决的应该是水的问题,因为毕竟水是生命之源。假如将扶贫项目仅仅盯着厕所环境的改善上就是一种舍本逐末的措施,对于民生改善毫无益处。
真正的扶贫应该想民生之所想,急民生之所急。一切从民生出发,一切按照民生的改善进行。舍此,便是没有意义的扶贫,没有质量的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