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慈善”成为牟利的工具
2011-08-19

警惕“慈善”成为牟利的工具

2011年08月19日     来源:新京报

  ■ 社论
  
  “中非希望工程”项目的利益谱系几乎一片朦胧,希望相关各方继续向公众说明情况。只有用最苛刻的标准公开,才能澄清事实,挽救公信。
  
  “中非希望工程”事件继续发酵。公众的好奇心继续被“世界杰出华商协会”和“全球华商未来领袖俱乐部”牵着走。公众质疑的正是,慈善平台和这些商业平台之间究竟有何关系,是否存在利益勾连。
  
  近年来,国内慈善事业的发展虽是高歌猛进,却也在很多时候泥沙俱下。现在,尤其警惕的是把慈善当做牟利的工具。
  
  “世界杰出华商协会”官方网站上的组织结构图显示,“中非希望工程”和全球华商未来领袖俱乐部、儒商夫人俱乐部、天九儒商投资集团等都是“世界杰出华商协会”平级的下属机构。这种盈利机构与非盈利机构混杂的组织结构,非常令人困惑。
  
  很多企业家和知名企业也搞慈善活动,他们要么以项目制、要么以独立基金会的方式运作,但不论是采取哪种方式,这些慈善项目皆能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与企业的经营业务无关,更是独立于企业的组织架构之外。机构不独立,慈善怎么能纯粹呢?“中非希望工程”能否保持充分的独立性和公益性,就是令人担忧的事情。
  
  这种担心并非空穴来风。记者获得的一份“全球华商未来领袖俱乐部”宣传资料显示,在俱乐部服务内容中,会员将有机会与全球政要互动交流,还将在慈善公益活动中“实施协会发起的希望非洲工程”。如果“希望非洲工程”成为交钱才能入会的“未来领袖俱乐部”的服务内容之一,那“中非希望工程”能否彻底摆脱“投资回报”的嫌疑呢?
  
  再比如,一位曾经参会嘉宾向本报记者爆料,就在昨天卢俊卿还现场劝募嘉宾支持“中非希望工程”,他称,这会让华商很有面子,“给非洲捐过钱,挂个友好大使的头衔,别人会觉得这个企业家坏不到哪儿去。”
  
  对于这些质疑,卢氏父女或许都应予以回应。
  
  现在,很多企业家搞慈善,也有一些“私心”。他们或者把慈善当做谋求商业利益的“敲门砖”,或者,想在从事慈善的同时也能赚到钱,如郭美美事件中曝光的中红博爱,就是如此。总之,很多人试图通过一些所谓的“模式创新”将公益和私利兼顾,让慈善和企业家实现共赢。这么做不可避免落入慈善伦理的悖论之中。
  
  一个最基本的常识是,即便从事最纯粹的慈善事业,都要承受强大的道德压力和社会监督压力,容不得有半点瑕疵;那些想通过慈善公私兼顾的,无疑将承受更加苛刻的监督。或许,要赢得公众的信任,不但其慈善项目账目要一笔笔公开,甚至私人企业的账目也要一笔笔公开。
  
  这种模式下,企业家支付的成本相当高昂,而且道德风险极高。事实上,现实中很难做到。很多人不但难以达到其所宣传的良好目的,反倒是利用慈善牟利,玷污了慈善,严重损毁了慈善事业的公信。慈善界也应该认识到,这也不过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发展方式。
  
  现在,“中非希望工程”项目的利益谱系一片朦胧,希望相关各方继续向公众说明情况。只有用最苛刻的标准公开,才能澄清事实,挽救公信。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