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善之地无处安放童年的书桌
2011-08-17

首善之地无处安放童年的书桌

2011年08月17日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今年6月份以来,北京海淀区、朝阳区、大兴区等地有30多所打工子弟小学被关停或即将关停,涉及近3万名学生。几天前,最新一批打工子弟学校遭遇封门、停水、停电。学生被通知将被分流到政府委托的学校,可不少家长们发现,被分配的新学校并非公办学校,而且距离很远,自己的孩子面临失学。有的区虽准许转入公办学校,但前提是须办齐“五证”,而大部分家长觉得跨不过这“高门槛”。
  
  此事让人想到物理学上的“饱和效应”: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液所含溶质的量达到最大限度,不能再溶解。偌大的北京城,所谓的首善之区,现在已“饱和”了,首先被挤出的,竟是“祖国的花朵”——二三万名小学生,这些被贴上了“打工子弟”标签的小孩子,在他们的童年,就尝到了被驱逐的滋味。
  
  这滋味一定不好受,伴随着茫然与绝望。是的,他们或许可以回到老家去当“留守儿童”,或许可以早早辍学走上街头去讨生活,但他们内心一定不甘如此。他们肯定不理解这么大的京城怎么就放不下属于自己的一张有点破旧的小小书桌,他们渴望在知识的滋养下健康成长,长大后做科学家,做教师,做医生,做一个小老板,自己可以活得比父母更有尊严,自己可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但学校被封了门,自己梦想的门也咣当一声关上了,关得那么决绝,那么不容置疑。
  
  有人说“你每关闭一所学校,你就必须开设一座监狱”,这话自然有点夸张,但孟夫子说得好:“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个人与个人之间是如此,个人与社会之间也是如此。孩子正因纯洁,社会对他微笑,他也会还以微笑,社会对他抱怨,他也会还以抱怨。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埋下牡丹能赏花,种下棘藜能收刺。“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一座被称为全国政治与文化中心的城市,竟对三尺童子挥起权力大棒,剥夺其受教育的权利,“仁”何在?“礼”何在?
  
  物理的饱和与温度相关,一座城市的“饱和”则与有关行政人员心灵的“温度”相关,心灵的温度越高,它的容量越大,心灵的温度越低,它的气量越小。像上海,由政府出钱收购和开办打工子弟学校,外来务工者子女得以无障碍入学,人们自然赞其为“大上海”。“没有办学许可证、房产证,校舍为违法建筑,存在安全隐患”,诸如此类,要关停这些学校的理由可以找出N个,但不关停这些学校甚至出钱改善提升这些学校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爱与关怀”。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