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须顾及受助者尊严
2011-08-12

行善须顾及受助者尊严

2011年08月12日 来源:公益时报网

  8月2日,慈善家李春平为患病少女捐款30万元,并将成捆现金摆放在病人床头,照片在网上被热传。李春平为急需骨髓移植、缺乏费用贫寒少女杨柳的雪中送炭之举,完全应该予以肯定和赞赏,但无疑需要顾及受助者及其亲属的心理感受,讲究一下捐助的方式方法。
  
  李春平是老红军的后代,1991年从美国回国从事慈善事业。2006年为“健康援助进农家红十字在行动”,即全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捐献1千万元人民币,并被授予“中国红十字慈善家”称号。2007年2月投资1千万元成立“李春平博爱基金管理委员会”、投资2千万元成立“李春平慈善基金管理委员会”。在过去的20余年里,他平均每天以3万多元的速度,累计在全国捐款2.8亿人民币。因此,他对我国慈善事业的贡献功不可没。
  
  把巨额捐款以成捆现钞形式摆放在女孩杨柳床头,照片被传到网上,这似乎与被称为“中国首善”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的“高调行善”有异曲同工之处。此前,陈光标“高调行善”就饱受争议。包括他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赴汶川捐款展示成摞的现金,台湾发生“8.8”水灾后赴台大张旗鼓地为灾民送“红包”,大陆和台湾各界都对其“高调”颇有微词。不能否认,“高调行善”确实能够发挥一定的影响力和起到示范效应,但其副作用也是明显的。贵州大学新闻传播系周湄副教授在报纸上看到为女孩杨柳捐款的照片后就觉得很不妥。他说,从新闻传播的角度,“照片里,钱的符号意义太重,忽略了人,尤其是受助者,容易给读者造成一种感受上的不平等,也会对受捐助的人造成伤害。受捐助人会想,我虽然接受了捐助,但是我的尊严也被无视了。”他说,“慈善是好事,但是需要有一种平等对待被帮助者的心态,充分考虑接收人的心理,给予足够的尊重。慈善的目的是人人互助,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成熟的慈善应该注意细节,而不是用一种恩赐的姿态”。
  
  李春平为患病贫寒少女杨柳高调捐款一事,在社会和网上引起热议。有些网友称,赤裸裸捐赠拍照是“缺德”、“粗暴的行为”、“暴发户炫耀的施舍”、“对人格和尊严无耻的践踏”、“晃眼的人民币旁,更多的是生命的无奈”,等等。这些说法,显然否定了行善的主流,看法偏激。另一些网友则认为,只要“干实事”就成,用不着顾及形式,这种看法似乎有些片面。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既要行善,又须讲究方法。0如,慈善家捐款可以在媒体报道,但捐款可以采取支票、信用卡等方式,不一定非得送上一大推现金,宣传也要适度。
  
  近年来,随着一部分人先富、重大自然害增加、社会上少数人因病陷入困境,促使我国慈善事业有了长足发展,但仍处于起步阶段,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因一些红会频频“出状况”陷入尴尬境地,慈善事业无疑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振作。这需要全社会特别是慈善机构和慈善家做出共同努力。其中,慈善家修正行善行为、尊重受助者尊严不可或缺。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