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醋之争”拷问行业责任
2011-08-09

“陈醋之争”拷问行业责任

2011年08月09日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陈杰人

  日前,围绕食醋的安全性和添加剂问题,媒体与山西醋业协会及有关监管机构发出了不同的声音,两种意见的对决,一方面让消费者感到迷惘,另一方面也再次暴露了食品安全机制的脆弱。
  
  山西陈醋的安全性到底如何,相信有关部门通过认真调查能够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但由此我们看到,从苏丹红到瘦肉精,从敌敌畏到吊白块,从地沟油到三聚氰胺,食品安全的一波又一波拷问,让消费者无所适从。
  
  所有这些让人揪心的传闻或丑闻,其实是现代食品工业发达后食品添加剂兴起的“副产品”。添加剂本非罪,它引发的诸多问题,终究是人为造成,这一局面,既是利益诱惑使然,更有管理失范之责。
  
  这次食醋之争,山西质检中心急于为山西醋业撇清,体现了监管者片面维护经营者利益的护犊心态;而山西醋业协会更是充当急先锋,对揭露者威胁有加,也反映出行业协会的偏颇立场。许多时候,正是因为生产者和监管者都没有重视公共安全利益,导致食品安全在事前防范、事中督查、事后救济方面都出现纰漏。
  
  要真正维护食品安全,首先需要有关政府部门恪尽职守,以一个中立者的角色,督促生产者依法从事,并对违法者严格依法处罚。在这方面,质检部门有一个重要工作,那就是根据《食品卫生法》规定,督促有关行业协会就其本领域的食品安全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行业标准,并从对公众安全负责的角度,审定这些标准后予以公布实施。考虑到食品安全的特殊性和敏感性,质检部门可以确立“无标准禁生产”原则,要求一切食品行业必须先制定合理标准才允许生产销售,这就能防止一些企业借“无标准”之由滥用添加剂。
  
  不过,食品安全的保障不能光指望执法部门的监管,从源头上看,食品行业协会也大有可为。首先体现在产品标准的合理制定上。对一个产品的安全标准和添加剂问题,行业协会比普通消费者甚至业内专家都更为了解,如果行业协会制定了科学合理的生产标准,就能减少乃至杜绝非安全产品的出炉。
  
  食品行业协会发挥作用,还体现在行业准入和退出机制方面。由于食品生产经营安全要求高,行业协会可以制定行业准入门槛,杜绝不具备条件的商家进入;同时,也可依靠行业准则,将违反规定的商家逐出本行业,以消除食品安全隐患。
  
  食品行业协会发挥作用,更体现在信息公开、技术规范等方面。比如,食品行业应当向药品行业学习,对待哪怕是最简单的产品,也做到原理说明、成分介绍、禁忌事项等全面公开,还可以促进本行业的技术攻关和技术互助,提升食品的科技含量,防范少数商家利用技术违法添加。
  
  食品安全是个良心活。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既需要加强行政监管,更需要行业协会带领各企业实现“行业自觉”。行业协会应认识到,加强对本行业的监管,虽然可能影响少数不良企业的利益,却是维护行业健康发展和消费者权益的最佳途径。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