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空头的收据 被变味的慈善
2011-08-08

被空头的收据 被变味的慈善

2011年08月08日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中华慈善总会日前曝出“免税发票门”。4月15日,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向中华慈善总会出具了一份《捐赠书》,承诺向中国版权协会教育委员会捐献价值1500万元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在没有收到捐赠品的情况下,版权协会教委会开出了收据,随后,尚德公司即从中华慈善总会获得了1500万元的免税发票。此后,捐赠物却迟迟没能到位,而相关三方之间,也陷入了纷争之中。(《京华时报》8月4日)
  
  这一事件仍在发酵。捐赠方尚德公司认为受赠方运作不规范,甚至存在变卖捐赠品的行为,因此决定绕过版协教委会,直接向学校捐赠;而受赠方版权协教委会则指责捐赠方附加过多条件,捐赠“已经变味”,云云。至于仅依据一纸红头支票就开具免税发票的中华慈善总会,则一脸无辜,声称要索回免税发票。既然相关各方好像都正义在握,那么,受到伤害的,只能是慈善本身了。
  
  这一事件所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整体性的“拧巴”,哪一个环节都不顺畅,哪一个环节都有一肚子的委屈。某些操作也表现出令人惊诧的超前性:没见到实物即开具收据,只看到收据就开具免税发票……这显然有悖常理。有关各方均没有严格按照慈善捐赠的相关规定进行操作,捐赠方和受赠方互相指责对方追逐利益,而慈善总会也并没有严格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相关规定,草率出具免税发票,颇有失察、失职的嫌疑,很让人怀疑,率尔开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部分“费用”。这一系列行为之所以能够在“拧巴”中顺利完成,不过是利益作祟罢了。如果有关各方的利益得到了满足,自然相安无事;而一旦这种平衡、这种心照不宣被打破,就剩下了相互指责的一地鸡毛。
  
  切不要把这三方的指责、攻讦当做一出闹剧来看待。其间所透露出来的点滴信息,尽管真真假假、亦真亦假、真假难辨,但是,依然让公众部分触摸到了时下一些所谓公益捐赠的真相所在。在此类捐赠行为中,主导各方的,其实是各自的利益,这种利益可能是隐性的,也可能是显性的,甚至还可能是赤裸裸的交易。至于慈善的本真意义,则往往在这个过程中被模糊、淡化,乃至完全忽略。
  
  因为利益而纠结在一起的联合体,注定是脆弱的,经不起丝毫风吹雨打。其内部也缺乏真正的磋商、协调机制,一旦利益失衡,立马崩盘。随之坍塌的,还有公众对于慈善的信任。而这一点,尤其让人痛心。
  
  此前一个郭美美事件,已经严重损害了公众对于红十字会的信任,眼下,中华慈善总会又曝出“免税发票门”。看来,公益慈善捐赠光鲜的外表之下,确实隐藏着诸多让人不安的东西。而信任一旦流失,这些年来刚刚有些眉目的慈善必将遭遇重挫。事实上,“现世报”已经开始,媒体报道,郭美美事件后深圳红十字会1个月只收到捐款100元。那么,信任如何恢复?道理其实很简单,去除附加在慈善上面的那些利益因子,加强监管,让慈善回归慈善。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