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公益”时代项目如何创新
2011年08月02日
益项目创新已不再是新鲜话题,这不仅存续于公益机构之间,而且也已经蔓延到大学生公益项目上,但关键是如何创新?尤其是目前公益项目复制程度高、同质化严重的状态下。
7月23日,“创响新生代”2011康师傅-早稻田大学创新挑战赛公益训练营在天津圆满落幕,十位选手成功晋级全国总决赛,而此次比赛过程中,公益项目的创新性成为此次晋级的重要标准。到底怎么样才算公益项目创新?是开辟新的公益领域还是运作高科技技术?主要通过哪些手段和方式?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华俊,台湾知名作家、创业家兼公益人士王文华,新公民社工发展与教育中心总干事蔺兆星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各自的观点。
公益创新分为内容创新和技术创新
王文华 台湾知名作家、创业家兼公益人士
公益创新,应该从两方面去看待,一方面是从内容上,比如社会企业家的管理,或者一个公益活动需要思考如何自给自足,这是对过去的思考,需要创新;第二个就是技术创新,手段创新,我们这次看到好几个项目,都是用互联网发挥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说我们看到一个提案,叫立刻增援会,就是成立一个网站,让所有有爱心的朋友,借助网站讨论议题,甚至在网站上直接进行捐赠,甚至将捐赠的实践结果,用视频的方式或者是照片的方式放在网站上,这个在互联网兴起之前,大家可能没有想到。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掌握到这个时代所有的技术,新的观念,新的技术,然后在这个优势基础上,把这个事情发扬光大,这一点也是非常重要的创新。
创新是这次活动的主题,选手们在做公益的时候有一些新型的做法,我们可以看到用艺术治疗的方式,来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人,他们想用游戏的方式帮助他们,我觉得使用这些方法,就是一种创新。
政府重视慈善事业创新的项目
高华俊 北京师范大学壹基金公益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公益创新,本身就是这几年兴起的。那么从大学生组织实践来讲,过去大学生一直都在从事,都会有助教、扶贫等行为,但是更多现在的项目或者这种活动,跟过去的差别,就在于现在是一种组织化,而不是单挑的,过去都是一些单干的,现在都是组织化;第二,运用很多现代的管理和运作手段。另外,就是用现代的一些技术手段开始支持我们的公益,用互联网、微博技术手段,使得招募、传播、筹集资源,都提供了更加快捷,更加广泛的手段。
民政部出台了关于十二五慈善事业的规划纲要,我就感觉到非常积极,就是政府最近几年的努力,我认为最大的亮点,就是在于把慈善事业发展的空间,政府定位越来越清楚,知道政府在现在的阶段,起一个指导、推动、促进的作用,政府直接的责任,是创造一个好的环境,然后提供一种文化理念上的倡导。
更重要的是也在里面提出了很多慈善事业创新的项目,所以,现在政府角色已经定位清楚了,界限划清楚了以后,政府做的事情就是针对性越强,效率更高了。
项目创新也是公益机构面临的问题
蔺兆星 新公民社工发展与教育中心总干事
公益事业发展到今天,应该说到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于是,我们看到有越来越多的力量参与到其中,有商业的力量,有以大学生为代表的新生力量等。这就不可避免的为公益事业发展带来一些新思路,注入一些新鲜的血液。
公益项目如何创新?其实,这不仅是参与这个比赛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问题,也是时下很多公益机构面临的问题。因为我们发现,目前公益行业内好的公益项目其实并不多,如果要说,也就那么几个。因为目前承担一些资助草根NGO的项目,所以我们在挑选资助好的公益项目时,也常常感到为难,因为就那么几个好的公益项目。
当然,另一个矛盾点在于好的公益项目不一定是好的筹款项目。现在很多机构更加在乎的是是否能筹集到善款?所以,公益机构面临的短期利益也是主要原因。换个角度思考,好的筹款项目就不一定是优秀公益项目么?这也不一定。所以,公益项目的创新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