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美美事件助慈善事业公开化
2011-07-25

郭美美事件助慈善事业公开化

2011年07月25日      来源:公益时报网

  6月20日以来,“郭美美”事件出其不意地将中国红十字会的声誉击至冰点。郭美美-这位自称“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的20岁女孩,以网上炫富的方式无意间引爆了民众对中国红十字会存续已久的不信任情绪。
  
  随之而来的,是疯狂的人肉搜索,民众带着猎奇、猜忌、愤怒的情绪从网络与现实中追寻可能的真相,借助微博和即时聊天工具,传播红十字会的“丑闻”,同时担忧巨额善款有多少进入了个人腰包。
  
  中国红十字会迅速发表声明否认相关的指责与推断,撇清与郭美美的关系,并诉诸法律。不过,这似乎并未起到多少作用。6月27日,审计署公布的中国红十字会2010年度的审计报告则称红十字会总会多笔资金存在问题,进一步让红十字会的诚信风波雪上加霜。
  
  作为中国官方主办的,已经有超过100年历史的人道主义社会救助团体,中国红十字会已经不是第一次陷入信任危机。近年来,从汶川地震“天价帐篷”,到“天价餐费”,中国红十字会的运作机制正面临越来越大的社会争议与考验。
  
  这一次,也许红十字会是无辜的,也许仅仅是其各种问题的冰山一角。但不管事实真相如何,这背后反映的则是这个庞大的慈善机构的官方身份、封闭运作,与日益蓬勃的民间慈善意识的冲突。
  
  近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新富阶层的不断壮大、中产阶级的成长,推动了社会结构的分化。汶川地震、东南亚海啸、南方洪灾、玉树地震等近年来频发的自然灾害,则进一步唤醒了中国新富阶层与中产阶级的慈善意识。从李连杰、曹德旺,到陈光标,尽管这些慈善先锋的行事方式仍存诸多争议,但慈善的确在成为可以撬动巨大社会财富的载体。这些财富无疑是调节社会贫富差距与不公正的人道主义防线。
  
  不过,一直以来,在这道防线上却有一个巨大的体制缺陷,那就是慈善垄断。尽管近年来中国涌现出了数十上百家慈善团体与基金会,但是却因政策问题不能独立注册,而必须挂靠在具有官方背景的业务主管单位。在这方面,非中国红十字会莫属。 李连杰的“壹基金”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最初,“壹基金”就是挂靠在中国红十字会下面作为一个专项计划,募捐的款项打入红十字会指定账户,自己能够支配去向的捐赠额很小。
  
  以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为例,挂靠在它名下的“专属基金计划”一共有四十个。他们募集来的善款都交由红十字基金会来统一管理,并支付最高10%的管理费用。这些动辄以亿计的慈善计划,以及提取的可观的管理费用,去向如何,大部分捐赠人并不知情。
  
  事实上,在这种慈善体制下,中国红十字会及其关联组织,所管理的资金规模已经愈来愈庞大,机构也越来越复杂,尤其是其中衍生出来的许多机构和产业,蕴藏了很大的道德风险。
  
  根据中国红十字总会的数据,红十字会目前有31个省级分会、333个地级分会、2860个县级分会和新疆建设兵团分会,铁路和商业系统红十字会,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红十字会,7万个基层组织,团体会员单位12万个,志愿者113.2万人,会员总数2398万人。如此庞大的一个系统,控制如此巨大的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的财富,如果缺乏足够的监督,不能公开透明地运作,难免要滋生腐败行为。
  
  不难想象,“郭美美”事件发生后,中国红十字会的社会信任度恐会降低。但这也许为红十字会提供了一次真正启动变革的机遇。作为体系庞大的中国慈善事业的重要出口,红十字会有必要进行一次“自我救赎”,让慈善更公开、更透明、更阳光。当此,则任何谣言将不攻自破,而非现在的百口莫辩。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