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工又成中华脊梁替罪羊
2011-07-20

临时工又成中华脊梁替罪羊

2011-07-20    来源:辽沈晚报

  继中国经济报刊协会表示协会公章被冒用后,“中华脊梁”活动另一“主办方”——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会长刘守家也表示,有人冒充该研究会,伪造并发布了“中华脊梁”活动文件。活动承办方、北京国发中科信息技术研究院称,文件是一个临时工伪造的。
  
  (7月19日《新京报》)
  
  所谓“中华脊梁”评先活动,其实说穿了就是一种商业化运作的、自导自演和自娱自乐的“消费性评奖”,报名参评者本为“沽名钓誉”,组织评选者本为牟利获益,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这类评奖在现实中比比皆是,其“真相”如何,怕也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儿。只不过被媒体曝光了,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了,有关方面就耐不住“批评”,纷纷站出来粉饰自证清白,同时推脱责任。
  
  而“临时工伪造文件”,终归是一个拙劣的借口罢了——请问,评奖拿钱的时候咋就想不起临时工呢?之所以将“罪责”推给临时工而不是正式在编人员,主要目的就是唯恐承担责任。反正临时工属于“三无产品”,想要追责也无从下手,大抵的弦外之音就是如此:是临时工干的,你们又能奈我何?毫无疑问,这样的推辞根本无法服众——但话说回来了,能不能服众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摘清自己的责任。只要这一次能蒙混过关,等舆论关注的声音消停了,下一步此类评选还是会继续换个名目粉墨登场,如果再被曝光,说不准又会冒出一个顶罪的临时工来。
  
  “临时工”曾经是一个社会性的劳动者群体泛称,与之相对应的是“正式工”,象征着两种反差强烈的工薪待遇和社会地位。但不知曾几何时,“临时工”竟然演化成了“替罪羊”和“挡箭牌”的代名词,在各个领域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城管打人了,问责时变成了临时工;警察执法犯法了,原来是临时工;醉驾公车发生车祸了,还是临时工……从上海大火灾中的“无证”临时工,到央视大火的临时“搬运工”,再到此次“中华脊梁”评选的临时“造假工”,神奇的临时工无处不在,无所不用其极。
  
  “都是临时工惹的祸”,首先在于责任的推诿,而这种推诿又几乎是零成本。临时工好处理,大不了开除了之,用来搪塞社会质疑,最合适不过、最顺手不过。遇事不能正视自身责任,这意味着相当低级的管理伦理,还意味着官本位意识的根深蒂固——没有临时工,还有普通工人、普通科员,总之承担责任的永远不可能是单位领导。同时隐喻着底层劳动者权利的弱势,不在于莫名其妙地成了替罪羊,而在于合法权利和人格尊严被严重践踏和漠视。
  
  泛滥成灾的“临时工顶罪风”,是一颗社会毒瘤,要想对此进行有效的救赎,必须要回头来拷问吊诡的问责机制:组织领导和“临时工”哪一个更适合承担责任?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