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富豪不应关门搞慈善
2011年07月19日
据《凤凰周刊》 6月11日,北京威斯汀大酒店,在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与百度公益基金会签署策略同盟仪式上,比尔·盖茨登台讲话。他脱下黑色西装,在白衬衣外面套了一件有些粗糙的绿色T恤,上面写着“被吸烟,我不干!”
自从2007年盖茨基金会设立北京代表处之后,盖茨每年都会例行访华。与百度合作控烟,是盖茨此次中国行的主要目的之一。在接下来一整天的行程中,他一直穿着这件宣传衫,不肯脱换。他要抓住一切机会向大陆公众宣传“遵守禁烟令,拒绝被吸烟”的理念。
他此行的第二个目的是和中国生物制药集团合作开展疫苗研发,希望用中国的疫苗挽救非洲大陆数以百万计遭受结核病、小儿麻痹症威胁的儿童的生命。结束为期三天的中国之行后,盖茨飞抵伦敦,参加在那里举行的劝善活动,为发展中国家募集善款。
从曾经的“世界首富”变身“世界首善”,从梦想“人人拥有计算机”到梦想“人人拥有健康”,盖茨正在给人的生命价值作出全新的诠释。
当天,盖茨接受《凤凰周刊》专访,披露这一华丽转身背后的离奇故事和心路历程。
慈善,不仅仅是捐赠
凤凰周刊:刚刚出炉的《福布斯》全球慈善榜,盖茨基金会以280亿美元的捐赠高居榜首,你本人却因此失去“世界首富”的头衔,对此你有何感想?
比尔·盖茨:能够捐赠这些款项,我非常激动。在1999年之前,我只是把自己的一部分时间用于基金会的慈善工作,从2008年中期,我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现在的工作中来。我非常高兴我们已经有了这么大的影响力,我相信还有更多的机会值得我们去努力。所幸的是,不管怎么样我还有时间去指导这些钱怎么用。在我生命结束的时候,按照我的意愿,所有的钱都会进入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
凤凰周刊:2001年布什总统试图取消遗产税时,你父亲发起了反对取消遗产税的签名活动。在公益事业上,你父亲是对你影响最大的人吗?
比尔·盖茨:我的父母对我有巨大的影响。在我成长过程中,他们所做的事情深深影响了我,为我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在遗产税的问题上,我完全同意我父亲,那是一个应该有的税种,在很多方面都有好处。我并不是在所有事情上都同意我的父亲,当我还在为微软而忙碌的时候,退休不再做律师的他就已经投身到基金会的工作中来了。他帮了我很大的忙。虽然他已经85岁了,但是仍然每天都到基金会工作,发表大量演说。他不断鞭策我,让我懂得如何面对生活,知道生活可以如此不同。
凤凰周刊:很多人说你做慈善和你当年在微软一样“有野心”,一定要做到最好。你自己觉得呢?
比尔·盖茨:可以这么说吧。说到捐款,我们不只是捐助资金,更输出一种影响力。去年全世界约有900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超过90%都生活在欠发达国家,而仅仅腹泻、疟疾这样的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就超过百万。我认为基金会的目标是让900万这个数字逐步下降。事实上我们也能够做到这一点。我们与中国疫苗公司合作,获得政府各种援助,通过创新减少贫穷和疾病,每一天我们都会有新进展。
凤凰周刊:你曾经提到过有两个数字看起来让你很高兴,一个就是多少人买了软件,第二个就是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现在这两个数字,哪一个更吸引你?
比尔·盖茨:直到3年前,我的生活都是有关软件的,神奇的软件。而且直到今天这方面仍有很多可以做的,比如改变教育方式、创新沟通途径、可视电脑、可以说话的电脑等。但是今天,我的全职工作是做基金会,了解有关疟疾、艾滋病、结核病方面的情况,帮助最贫困的人们。在我有生之年,这将是我的主要任务。
凤凰周刊:你曾经说过你在19岁时的梦想,是要让每个人桌上有一个电脑,现在你人生的梦想有没有改变?
比尔·盖茨:我做基金会的梦想是让每一个生命平等。这意味着即使是出生在最贫困的国家,也不会有数以百万人死于疟疾。这几年来我有很多机会访问非洲,目睹了人们饱受疟疾病痛折磨的悲惨景象。我还拜访疫苗生产方面的科学家,一旦我们有了疫苗,就可以开始消灭疟疾。我有机会参观了小儿麻痹症的防治活动,发现如果做得好,我们将在4年内完全消除小儿麻痹症。
这个人人平等的梦想将是我未来的核心目标,我们会不断进取,让这句话不再仅仅是一句口号。这3年我感觉不错,因为我已经能够提高这些努力的可行性,以确保微软的捐赠有的放矢,我的朋友巴菲特则努力确保资金花费的有效性。但我知道这远远不够,未来我会做得更好。
凤凰周刊:WHO认为盖茨基金会在疟疾研究上的影响力过于强大,消减了他们的政策制定能力,让科学多样性趋于停滞。《柳叶刀》杂志则批评基金会的影响力扭曲了全球卫生议程,你如何看待这些批评?
比尔·盖茨:确切地说,这并不是世卫组织的官方声明,而是一个在世卫组织工作的人的个人意见。我们和世卫组织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包括疟疾研究。如今,疟疾研究的规模已经是十年前的十倍,其中80%的资金来自盖茨基金会,然而遗憾的是,与疟疾研究实际需要的数额相比,这些钱还远远不够。在我们“扭曲”之前,每年有上百万的儿童因疟疾而死亡,因为没有人进行这方面的疫苗研发。现在,我们有5组很棒的科研人员进行疟疾疫苗的研发。如果这就是他们所谓的“扭曲”,我认为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扭曲”。
得疟疾的往往是穷人,而穷人的声音总是很微弱,因为他们没有钱,这实在是人类的悲剧。但是现在,已经有药品开发商开始研发这类药物,中国很多制药企业正在考虑如何提供更便宜的疫苗和研发新疫苗。当然,他们现在能做的可能还不是很多,但是情况正在改变,我为这种改变而骄傲。
中国正在推动伟大的创新
凤凰周刊:你这次中国之行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比尔·盖茨:这次最大的任务是基金会的工作,深入接触中国的创新企业。我们与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签署全球健康项目合作谅解备忘录,该集团未来将可以低成本大量生产疫苗,他们的生产速度和空间利用效率令人惊叹。我们还有机会与百度基金会就控烟项目达成合作,呼吁人们拒绝被动吸烟之苦。此外,中国作为重要的创新力量还可以在很多领域帮助非洲,就这个问题我们得到了中国科技部高层领导的接见,成效喜人。
凤凰周刊:听说你和中国的国家能源局讨论过核能的全循环问题,这是清洁能源领域的最新技术?
比尔·盖茨:我认为世界上存在成本非常低的能源,而且未必排放二氧化碳,这对地球上的每一个人都非常重要。我有一个公司拥有新型核电反应堆工艺,不需要铀棒,成本低,并具有良好的安全特性。我和国家能源局以及能源企业的人进行了探讨。中国有很大的创新潜力,尤其在设计创新方面很有实力,这是一项新的设计,它目前仍处于讨论阶段,可以成为中国发挥领导作用的契机。这不仅对中国有益处,也会造福世界。
凤凰周刊:你反复提到创新的重要性,这方面你有什么样的经验跟中国的企业家们分享呢?
比尔·盖茨:毫无疑问,中国在很多技术领域正在推动伟大的创新。美国有更好的大学,更悠久的研究项目,不过中国正在迎头赶上:涌现出一流大学,对于投资日益热衷。据我所知,华为公司在这方面很突出。此外,中国在农业育种方面的进步是世界一流的。在这方面我们也看到巨大的潜力。我还看到你们一直鼓励教育,鼓励创业和风险投资,这些都是一些吸引人才的要素。我认为中国的创新历程刚刚起步,未来将不逊色于任何国家。
凤凰周刊:那你觉得中国的企业家在这样一个大潮当中怎么样能够抓住机会,像你上个世纪一样能够抓住那个时期的大潮。
比尔·盖茨:应该着眼于全球市场,并且意识到市场的变化。在微软我的工作的一部分就是去世界各地学习和了解不同的方法。设立在北京的微软研究实验室为公司的成功立下汗马功劳,是公认的核心资产。在创意思维和其他很多领域,该实验室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现在,我希望更多的企业家来关注那些贫穷的国家,有一些国家的生活相当于中国60年前的水平。他们正在面临改变生活的机遇,但在这里仅仅出于纯粹的利润动机是很难发展的,科技与商业都将在这些地区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国的企业家应该抓住这个机会。
高层领导人指点我如何在中国做慈善
凤凰周刊:盖茨基金会在美国本土外一共只设有三个代表处,为什么选择中国作为其中之一?
比尔·盖茨:中国办公室是我们的第一间驻外代表处。我们也有一个欧洲代表处,负责与富国联系,鼓励他们慷慨捐赠。我们在印度也有一个代表处,这是出于科学和需求的考虑。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还会在非洲不同地区建立一些代表处。
我们之所以设立中国代表处,是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方面是有利于帮助中国解决自身的卫生健康问题。比如我们在中国做的艾滋病预防和控烟工作、防治肺结核工作,都取得令人兴奋的成绩。我们拥有包括卫生部在内的大量合作伙伴。
另一方面,我们在中国寻找可以支援非洲的创新力量。我们正在非洲推广中国的超级稻,帮助他们大幅度提高产量;中国的疫苗公司比如中生集团在和我们合作,提供质优价廉的脊髓灰质炎疫苗。随着中国创新步伐的加快,我相信中国会在更多的方面帮助非洲。未来5年,这将是中国办公室工作的重点。
凤凰周刊:你们在跟中国政府打交道时有什么体会?
比尔·盖茨:中国办公室与政府合作十分密切,运行很好。现在,政府希望HIV病毒感染者数量下降,他们知道其他国家的情况,也了解我们不仅可以带来资源,也会带来一些不同的想法,例如如何与非政府组织协同工作。在控烟和卫生援助方面,我们联合百度的力量,希望中国网民把对被动吸烟的不满大胆表达出来,也鼓励企业加入到这个健康理念中来。这些活动都得到了中国政府的鼓励和支持。
凤凰周刊:你和中国很多层级的政府领导都有过接触,这对于基金会在中国开展慈善活动有什么好处?
比尔·盖茨:中国很美好而且独特。与政府合作,让我们变得越来越聪明。我们获得了很多政府领导的指点。当我还不知道如何与地方政府打交道时,会幸运地获得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当我来到中国,最高领导层的人都愿意和我见面,给我提很多建设性意见,我觉得很幸运。你知道,胡主席访问美国时,我很有幸邀请他到我家共进晚餐。这次来中国,与王歧山副总理会面时,他告诉我关于非洲援助工作需要与谁会晤。
凤凰周刊:你的T-Shirt上写着的:“被吸烟,我不干!”但是在中国,控烟是一个很特殊的话题,因为烟草税是很重要的地方财政收入,你们在中国w开展控烟工作是否面临更多的困难?
比尔·盖茨:吸烟导致死亡是每个国家都要面对的问题。而且它不仅杀死吸烟的人,不幸的是,周围的人也会受牵连,严重损害健康。这种伤害对于儿童尤其严重。所以在每个国家,必须鼓励被动吸烟者表达他们的不满。中国政府已经规定不应该在室内吸烟。但是截至目前,人们还很少表达他们的不满,仍要承担被动吸烟的危害。我们与百度基金会的李彦宏签署备忘录,鼓励人们表达自己对被动吸烟的不满,告诉他们不要觉得不好意思,因为死于肺癌更为糟糕。中国因吸烟引起的疾病死亡的人数比其他国家高出一大截。我们希望通过人们的表达,阻止癌症的横行。
寄语中国慈善家:不应关起门来搞慈善
凤凰周刊:当你和巴菲特先生发起全球富豪慈善募捐时,在欧洲和中国,很多人认为“你们美国人总是这么自负”,你对此评论有何看法?
比尔·盖茨:这个捐款承诺是在美国发起的,现在有69个人响应我们的倡议。我们相互学习如何把捐赠做好,要知道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包括如何处理你的家庭,是否要为此雇佣员工,更重要的是如何匹配你的影响力,如何保持它良好运转。我们召开了第一次会议,形成了这个69人的团体。我知道捐赠应该通过更好的方式,我希望我们可以树立一个榜样,影响将来的人们。我自己就被那些让人难以置信的慷慨的人所影响,比如洛克菲勒、卡耐基。他们对于慈善事业有着大智慧(601519,股吧),我从小就读他们的书。如果他们没有那么做的话,我们的社会将会承受巨大的损失。
当你幸运地拥有很多财富的时候,如何使用它们是你自己的决定,你可以用来享受,也可以为你的孩子创造很好的条件。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当然,每个人都可以有他自己的选择。所以,如果你不想把钱都花在自己身上,也不想让你的孩子变得超级富有,那么,这些钱的唯一用途就在于:回馈社会。
当然,你可以等自己老了以后,甚至死了以后再做这件事情。但是那样的话肯定不如趁现在就去做,这样你会做得更好。我已经通过慈善事业收获了很多快乐,如果你不亲自参与,这些快乐是你无法了解的。现在,我愿意和大家分享这些经历,也是为了鼓励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但是,我不会强迫任何人,我只是和他们交流。去年在中国举行的那次慈善讨论会非常成功,很多人参加,我希望他们也会觉得有价值。
凤凰周刊:你怎么想到专门来一次中国和这些企业家讨论慈善?
比尔·盖茨:这是巴菲特的想法。最开始在美国搞餐会、讨论会,后来因为我花更多的时间在中国,他自然要问我,“你认为我们会在中国邀请到很多成功人士么?他们会对慈善事业感兴趣么?”事实上,我们非常高兴看到来了那么多人。他们听取我们的经验介绍,积极谈论慈善事业,这是一个好的开始。无论如何,我会把这件事情做到底。
凤凰周刊:去年九月北京的那次晚宴在中国引起了很大轰动,你们邀请了50位中国富豪参加,但没有公开名单,一些中国人最关心的似乎是谁被邀请了。在其他国家也有这种情况吗?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比尔·盖茨:中国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国家。巴菲特并不经常进行国际旅行,但是他却愿意来到中国参加这个活动,就像我们在美国所做的一样。如果有我们应该邀请但没有邀请的人,我们为此道歉。我们已经尽最大努力去邀请那些成功并且有兴趣讨论慈善的人士。我们没有要求任何人做任何事情。我觉得不应该称之为晚宴,可能是翻译的问题,我觉得称之为慈善讨论会更确切。大家都愿意讲述自己的故事,讲每个人是如何做慈善的,他们问的问题比我问的要多。将来,我希望能够再举行类似的讨论,把有不同意见的人划分成不同的组,以促使他们做出共同的决定。我希望能够得到支持。
这仅仅是中国慈善事业的开始,他们正在学习如何处理在过去这些年中所获得的巨大的财富,如何进行更好的捐赠。我相信会有更多的改变。
凤凰周刊:时间已经过去了将近一年,你认为这次活动是否达到预期效果?
比尔·盖茨:其实我并没有什么预期,所以我可以很轻松地说,“是的,它达到了我的预期。”现在我会定期来中国,每次都会见很多人,有老朋友,也有新认识的朋友。我们的对话还在继续,如果我的行动能够鼓励更多的人从事慈善事业,我将非常愿意进行这样的对话。
毫无疑问,中国的慈善事业刚刚起步,接下来的几年内,中国的慈善家可能会决定组建一个团体,他们将必须决定这个团体是否要承诺捐出财富。我们在美国所做的适合美国的国情,它已经证明可以成功。我相信在中国以后也会发生同样的事情,我希望经过一段时间,他们可以在一些公共问题上达成一致。
凤凰周刊:中国哪些富豪让你印象深刻?
比尔·盖茨:我觉得最优秀的都是信息技术领域的(笑),比如马云、李彦宏。我和李彦宏先生是去年认识的,我坐下来与他谈了几个小时,也谈了控烟,所以才有了今天百度基金会与盖茨基金会关于控烟的合作。能让他和百度基金会加入到控烟事业当中是一件非常棒的事情。这是有创造性的慈善事业的很好的例子。我知道,在中国,慈善往往和大的灾难相关联。我相信随着人们观念的发展,中国人眼中的慈善的内涵会不断丰富。比如,现在的中国人可能不会觉得把钱捐给科学研究是慈善,这一点和美国的情况不同。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中国人也会理解的。
凤凰周刊:中国人觉得“做好事不留名”的人更加高尚,这和西方的开放性慈善的理念有所不同,你如何看待这种不同?你觉得那次晚宴之后,中国企业家们的想法有变化吗?
比尔·盖茨:我们不应该关起门来做慈善。我认为,慈善事业不能秘密进行。慈善项目不应该是封闭的,应该让人们了解方案的进度,动员大家共同努力。比如要资助一个疾病研究项目,要在大学开设一个新学院,你必须向外界寻求建议和支持,而不能把自己孤立起来。你也应该让公众知道你的资金使用的进度,这样它才能更加有效。这也是美国过去那些伟大的慈善家比如卡耐基、洛克菲勒一直以来所倡导的,也是我们所能做的。这就是美国慈善事业的一部分。中国在那次慈善晚餐后,我们发现有了很大的变化,大家开始注意协同合作,也更加关注资助是如何进行的。
此生无撼:我拥有两份伟大的事业
凤凰周刊:今天上午你在北京大学发表演讲,你觉得这些年轻人更愿意把你当成基金会主席、慈善家,还是微软的董事长、全球首富?
比尔·盖茨:我认为做基金会确实是需要另外一种能力。我们有合作伙伴,他们帮助我们把捐赠的资金用于战胜贫穷、疟疾、结核病等工作中。我向同学们解释了这两种类型的工作其实是相同的。都是关于创新、科学进步、耐心,以及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我在微软从事的工作恰好可以应用到现在基金会的运作中,只不过现在我们用疫苗、种子和捐款来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
凤凰周刊:世界上很多人都觉得你幸福而且成功,有没有什么事情让你觉得:“当时如果这样做就好了,还是有点遗憾。”
比尔·盖茨:我犯过很多错误,但是我会从错误中学习;我不会回过头去改变什么,因为我感觉自己的生活已经是最幸运的了。一切都非常美妙。我有机会能够成为创造个人电脑、发展互联网的伟大事业中的一份子。现在我所拥有的各种资源,让我可以有机会帮助穷人改变他们的生活。一生中拥有一个伟大的事业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可是现在我又有了第二份伟大的事业。我喜欢学习,现在的工作促使我学习,来到中国学习,去非洲学习,所以我不会遗憾。
凤凰周刊:有一句比尔·盖茨的语录,不知道是不是你说的,“宁愿做沙丘上的一棵橡树,也不愿做绿洲上的小草,因为沙丘上的橡树可以面对苍穹。”如果你的孩子告诉你说:“我不想出类拔萃,我只想自由自在地成为一茎小草。”你会对他说什么?
比尔·盖茨:孩子们都会有不同的意见。他们应该找到自己的路,做和父母不一样的事情。我的孩子不会进入软件领域。你知道,我的一个孩子认为自己会投身医药科学。这可能会随着他们长大而改变,但幸运的是,我可以给他们很好的教育。
凤凰周刊:你有没有什么话想对中国的年轻人说?
比尔·盖茨:耐心和辛勤工作同等重要,要选择一个你最为专注的领域。你知道,我当时坚信大型计算机会被淘汰,现在的人们很难想象当时电脑有多么庞大、多么昂贵。今天的年轻人可从一些独特的视角寻求突破,比如医疗、无污染的能源、水稻品种等,都是可以努力的方向。把它们应用到非洲,即便气候变得更加恶劣,人们也能养活自己和家人。看到年轻人纷纷进入这些未来会有突破的科技和工程领域,是很让人振奋的事情。
我年轻时对软件业前景的笃信达到狂热的程度。我甚至因此没有完成学业,在我二十岁时,为了打造微软我夜以继日地工作,甚至没有假期的概念,这些努力对于公司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我树立了一个好榜样。我周围的朋友也同我一起成长。所以,如果你感兴趣,取得了一定成效,再深入的探究,近乎狂热的探究,一定会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