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学佛同学共同的问题
2011-07-15

净空法师:学佛同学共同的问题

2011-7-15    来源:凤凰佛教网

  清净、欢喜、智慧是性德,消除贪瞋痴三障之冥:清净消除贪欲,欢喜消除瞋恚,智慧消除愚痴。我们有幸在这一生中得人身、闻佛法,有没有消除三障?我相信每个学佛的同学都想消除自己的业障,为什麽除不掉?我们遵照经典的教诲,佛菩萨的教化,天天在修持,诵经、念佛、拜忏、做好事利益社会大众,消除的业障似乎并不多,甚至可能还增长了业障。为何会使贪瞋痴慢疑增长?因为我们修学的不如法,修学的果德没有现前。果德是什麽?就是本经经题上所讲的清净平等觉,欢喜是平等,智慧是觉。我们修行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清净、欢喜、智慧没现前,于是对佛法的怀疑愈来愈严重。
  
  这是现在许多学佛同学共同遭遇的问题,修行出了问题,我们不能不深思其原因与解决方法。佛的指导是绝对正确的,戒定慧三学,不能躐等。我们都知道”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却疏忽了要下功夫在戒律上。这些年我们走过许多地方,见到许多在家同修疏忽了《十善业道经》,没有真正讲究、奉行十善业,所以功夫不得力,业障消不掉;出家的同学疏忽了出家人的根本戒——《沙弥律仪》。没有做到沙弥律仪、十善业道,不是佛的出家、在家弟子;换言之,我们今天称佛门弟子是有名无实。
  
  如何补救这一门课,这件事极为重要。从哪里补起?净业三福是修净土最高的指导原则,三福第一条为「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中国古代的祖师大德教我们用中国传统儒、道紮戒律的根、行门的根,比学小乘还容易。儒家行门的根是五伦、五常、四维、八德,世尊在小乘经也是教伦理、道德、因果。我们现在不学小乘,改用儒家的《弟子规》、道家的《太上感应篇》。《弟子规》只有三百六十句,一句三个字,总共一千零八十个字,内容教导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就是戒律的大根大本,中国人从小家教就学习这些内容,紮根深厚,所以他入佛就不困难。《太上感应篇》是讲因果,善有善果,恶有恶报,总共举了一百九十五件善恶报应的例子,对应净业三福中的慈心不杀。以这两科做为修学十善业的基础,十善业道就四平八稳,坚固有为。
  
  今天我们问题就在没学《弟子规》、《感应篇》,所以十善业也就不起作用;如果有《弟子规》、有《感应篇》,十善业就起作用了。即使无法像阿罗汉那样的清净,也比社会一般大众清净许多,清净心的受用在生智慧,少清净心生小智慧,大清净心生大智慧。所以学佛从严持戒律学起,有优良的基础再学菩萨的六波罗蜜——放下贪欲,是布施之德;放下恶行,持戒之德;放下瞋恚,忍辱之德;放下懈怠、懒散,精进之德;放下心浮气躁,禅定之德;放下愚痴,智慧之德。欢喜心现前了,欢喜心是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便身心自在,就是离苦得乐,灾难就能化解。这是佛光普照,佛光对我们的加持,真的帮助了我们。
  
  (恭录自净空老和尚讲述之《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二六三集 2011/2/4 02-039-0263)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