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美美”让公益组织更透明
2011-07-15
“郭美美就像一只蝴蝶,她不经意的挥动翅膀,在公益慈善领域乃至全社会掀起巨大的波澜。”在昨天下午举行的凤凰公益沙龙上,来自公益慈善领域学术界的专家以及行业从业者,肯定了“郭美美事件”推动公益组织走向透明的积极作用,并指出目前国内公益组织的透明程度差强人意。
昨天沙龙活动的讨论主题为“基金会的透明度与公信力发展之道”,主持人、北京大学法学院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在开篇发言时,毫不避讳地定调:“这是由‘郭美美事件’引发的思考”。
“中国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并不是在下降,而是根本还没有树立起来。”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政策研究中心杨团认为,过去百姓信服一些慈善组织,是由于其“天生”的政府背景。但在发现“我捐的钱我不能做主”之后,则开始追问,也促使慈善组织认识到公信力的重要。
基金会中心网首席执行官程刚说,在过去,公益慈善组织的知名度代表了信誉,而在今天,机构的名气大并不能等同于公信力高。随着市场的快速发育,商业模式介入公益慈善领域,人们逐渐对公益透明度提出了要求。
说到“郭美美事件”时,杨团首先肯定了网友的巨大力量,她认为,其背后的原因是公益关注度的攀升:“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公益慈善领域不时被曝出的丑闻,也有正面作用。最近有业界人士开玩笑说,应该给郭美美颁一个‘推手’奖,她在中国公益组织走向透明的历程上发挥了作用。”
程刚透露的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有基金会2270多家,其中公募基金会的数量在1100家左右。国内已有要求公募基金会信息公开的政策规定,但监督执行不到位。目前这些网站中建有官方网站的不到25%,在官网上公布捐款数额和去向等信息的更少,“如果以一周进行一次更新,即认定网站仍然‘活着’的话,那么这个比例不超过10%,即100多家。难以想象,在当今社会,如果连官方网站都没有,基金会如何将信息面向大众公开,如何做到透明化运作。”程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