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益身心
2011-07-13

静坐益身心

2011年07月13日转自爱与智慧 作者:叶小泠

图片源自:资料图

道家静坐,

佛家静坐,

儒家也尚静坐。

那静坐究竟有何益处?

 

 

  道释二家,说道论空,其论有玄之嫌,今且引儒者之论,略作说明。

  曾国藩先生说:“病在心肝,两家血亏,非键户(闭户)静坐,谢绝万缘,不能调摄。”

  胡林翼说:“智虑生于精神,精神生于安静。”

  唐鉴说:“若不静,省身也不密,见礼也不明,都是浮的,总是要静。”

  刘宗周说:“静坐是养气工夫,可以变化气质。

  综之,静坐可调理身心,变化气质,开发智慧,成就“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之大丈夫气概,于身心健康、道德学问、成就事业都有莫大裨益。无怪乎程子每见人静坐,便赞其善学,而朱熹也将半日静坐半日读书定为为学日程。郭沫若先生更是以饱含感情的笔触写了一篇《王阳明赞》,录于《中国通史.明史》之中,极言静坐好处,盛赞王阳明先生道德学问,因为他曾坚持静坐使肺结核不药而愈,于静坐有深切的体验。

儒家静坐之法,以明代学者高攀龙所述最为平易详实。

    高子著有静坐专论,他说:静坐之法,不须任何安排,静心端坐,平常常,自自然然,默默地静下心来即可。没有七情六欲,没有任何杂念,各种纷繁思绪,均任其自清。静极而动时,不去理它,仍是平平常常,任它动去。动和静在我心体上只是一样,我只是不理不睬,不喜不惊,自然平常,叫做无动无静。练习静坐,即要松、静,并时时注意体会这无动无静的境界即可以了---孟子之不动心和浩然之气,均由三诀而来。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