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经一番寒彻骨.焉得梅花扑鼻香
2011年07月13日 转自朝阳佑顺寺佛学开示
图片源自:资料图
我们办学者有着沉重的责任,古语云:「人之患,在于好为人师。」意思是说,人最大的不好处就是在于自以為是,喜欢做别人的老师,所以,有时候我也很自惭、自愧,自问到底能贡献些什么给大家?只能把自己过往的学修经验,拿出来跟大家分享。我认为要打好佛学研究的基础,必须先从原始佛教入手,从《阿含经》中去了解佛陀教法的原义,唯有这样才能掌握一个清晰的脉络。原始佛教的思想,其实就是大乘菩萨精神的源头;六度、四摄的实践法门全包含在其中。因此,我们了解原始佛教以后,再来研究大乘佛教,这样的话,佛学的根基才会扎实。
要不然的话,由于佛教义理太浩瀚了,大家四年下来,对于净土、天台、华严各宗,只是了解一个皮毛而已,还未掌握到佛教的大概,就已经要離開了,你说可不可惜?还有,可能有些人现在读书很认真,但是回到自己的寺庙后,每天为着各种事务的经营而忙碌不堪;从前在佛学院里所学的理论,由于应用的机会不多,过几年可能就忘记得差不多了。此外,又有很多人为了出路的问题而烦恼。更有很多法师不愿读佛学院,因为他们忙着做经忏佛事,那有时间去读书?不过,最令人难过的是,有法师读完佛学院以后,不愿意去讲经弘法,因为度众的效益不容易见得到。所以我前面说过,学佛不只是知识问题,而是信仰问题;佛教讲求信、解、行、证,所以我们必须培养自己对佛法有真实不移的信仰,由信入解,而行而证,这是学佛修行的必经历程。
因此,学佛必须要有真信、实信;信心非常的重要,有了这信心以后,才能确切地解、如实地行,这样基础才会稳固。所以,我希望四年以后,我们佛学院培养的第一批人才,是有信仰、有能力、有担当、有作为的僧青年,这才是我们办学的真正目的与意义。
当然,由于我们这里正在筹建当中,很多的设施、很多的设备都未完善,各方面都尚嫌不足,但是我们都知道佛教是内求的宗教,讲求实践与修悟;虽然外在学习的条件不是很够,但这正好为大家提供更多的锻炼及内修的机会。我们可以通过实践修行,增长内在的体悟与智能,沉静一心,专研经教,这样确确实实地,花上几年功夫,将来一定能有所成就,回馈社会:以报答父母、师长之恩、乃至国家、众生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