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修行】充满智慧的只言片语
2011年07月13日 转自佛法入门 作者:清净心理上
既懂科学知识,又有佛教修证的人,叫做“二十一世纪的佛教徒”。他们是这个时代最幸运的人群,应该好好珍惜。
佛陀说过:“在一个发愿中,包含了一切发愿,那就是:发愿生生世世持正法”。所谓“持正法”,是指自己修学,为他施法,并饶益众生。
佛陀劝诫我们,要战胜自己的烦恼。世上有无数人战胜过敌人,但却很少有人战胜过自己的烦恼。战胜敌人是临时的胜利,而战胜烦恼才是永久的胜利。
天下惟一最珍贵的,就是生命。我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珍惜自己的生命。只要有生命的存在,一切都可以改变。拥有人的生命很不容易,请珍爱吧!
我们不能为了生活中的琐事,而破坏内心的安宁和喜悦,因为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幸福和健康。
如何保持内心的安宁和喜悦呢?每天早晚做一至二小时的心理训练(修心),过滤每天的脏、乱、恶念头,补充净、定、善的力量。
在任何时候,任何环境里,我们能否活得幸福,都取决于自己的内心,而并非受制于环境是否舒适。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不训练内心,却拼命地想改变环境呢?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有痛苦也有幸福,这证明我们还活着。痛苦是自己的恶报,不要抱怨别人;幸福是自己的善报,应当好好珍惜,尽量分享。这是我对佛法的理解。
凡是为了众生当下或未来感受幸福而做的任何一件事,都是善业;凡是为了众生当下或未来感受痛苦而做的任何一件事,都是恶业。这是我对大乘佛法里的“善恶”的理解。
从现在开始,我们应该下决心每天做一件以上的好事。早晨起床时,在床上策划;晚上睡觉前,在床上总结,这样每天的生命都有意义了。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贫穷:一是物质的缺乏;二是精神的空虚。两种贫穷一样给人带来痛苦。而金钱只能解决第一种痛苦,解决第二种痛苦的方法,只有另外寻找。
有两种不同的寻找幸福的方法: 1、不断地累积大量的物质来满足自己的欲望;2、改变自己的意识,以减少或消灭欲望。前者是绝大多数世俗人的方法,后者是少数修行人的方法。
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亲人、朋友送给我们的一切都带不走,但佛陀赐给我们的爱心和智慧,却是可以带走的。2011年07月13日 转自佛法入门


曾经有一位修行人。在某一天,他彻底地证悟而解脱了。他非常感激佛陀,很想报答佛恩,但用什么方法最好呢?他想了很久,之后意识到:“佛陀尚未成佛时,放弃一切刻苦修行,就是为了利益众生。这应该是他最想要的,也是最佳的报恩方式。”之后,他将一生都奉献于教育众生的事业当中。由此可见,为众生服务是报答佛恩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