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里的宗教:儒家圣殿
2008-09-01


紫禁城里的宗教:儒家圣殿

heb.chinanews.com.cn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日期:2008年08月27日 11:47


雨花阁一层内中央佛龛


梵华楼二层明间内景


养心殿西暖阁小佛堂内景

北京故宫是我国最后两个封建王朝——明、清两代的皇宫。当时,它叫紫禁城,又名大内,是“真龙天子”——皇帝号令天下、称孤道寡的地方,平民百姓不得靠近半步。

  今天,作为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故宫正以它雄阔、恢宏、磅礴的气势,瑰丽、辉煌的建筑艺术,独具特色的宫廷史迹陈列和极其丰富的历代文物珍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成为举世瞩目、令人神往的艺术圣殿。

  步入故宫,游人无不为那昔日皇宫所独具的艺术神韵和赫赫帝王之气所感染。那沉沉的殿海,那漫漫的宫墙,那深深的甬路,那幽幽的庭院,那威仪天下的金銮宝殿,那太后听政的玉座珠帘,那华灯锦帐的大婚洞房,那梦断香消的珍妃井垣,那依依的宫柳,那亭亭的玉兰,那临风而立映衬蓝天的角楼的倩影,那岁月剥蚀不掉的紫禁晨昏的迷人风韵……无不令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然而,又有谁会想到,在这满眼的辉煌和诗意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神秘世界与你同在,那就是遍布宫禁的大大小小数十处神殿佛堂。在那里,端坐着被帝后们恭谨供奉的各路神祇,折射出我们的先人对天地神明、圣贤祖宗的一如既往的高涨热情与虔诚。故宫里的神殿佛堂,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种类齐全,可说是儒、道、释“三教”并存,圣人、天尊、佛祖同在。此外,一些所谓民间俗神和清代满族人所特有的萨满祭祀,也都占有一席之地。紫禁城里的神佛世界,堪称“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毕集,神势浩大,蔚为壮观。

  《中华文物》版自本期起推出“紫禁城里的宗教”专栏,请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介绍有关情况,以飨读者。

  一些人认为,儒家其实是一种具有强大宗教功能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准宗教。我国自唐以后,常把儒家称为儒教,并与道、释合称“三教”,看来是有一定道理的。

  儒家思想是以“仁”为核心,以“礼”为规范的一种道德哲学。而这种“礼”又规定了对天地、祖先、社稷、山川、古代帝王、古代圣贤等的祭祀活动,是封建帝王日常必做的功课,马虎不得。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祀”指的就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最高级别的官方祠神文化活动。而老北京的“九坛八庙”,就是明清时期由皇帝倡立和亲祀的最高级别的官方神祠。

  八庙中的奉先殿、传心殿在紫禁城内。前者祭祖,后者祭古帝王。另外宫内的祀孔处、斋宫亦属儒教内容,现一并介绍如下。

  奉先殿——皇帝宫内祭祖场所

  奉先殿即内太庙,位于乾清门广场东端景运门外,是明清皇帝在宫内祭祖的场所。

  古云:“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十分重视对祖先的祭祀。特别是皇帝的祭祖活动,属于上古五礼之首——吉礼中的“大祀”。何况周礼明确规定:“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

  奉先殿位于紫禁城外东南隅的太庙和宫内,明初营建北京城时,与皇宫同时建造。

  奉先殿为“工”字殿形式,前、后两重殿堂由中间的穿堂连为一体。前殿面阔九间,进深四间,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为最高级别的殿顶规制。殿内原设列圣列后龙凤神宝座、笾豆案、香帛案、祝案、尊案。清制,凡朔望(每月的初一、十五)、万寿圣节(皇帝、皇太后生日)、元旦(农历正月初一)、冬至及国有大庆等,祭于前殿。

  后殿面阔九间,进深二间,黄琉璃瓦庑殿式顶。殿内每间依后檐分为九室,供奉列圣列后神牌,为同堂异室规制。每室各设神龛、宝床、宝椅、楎椸(衣架),前设供案、灯檠。清制,凡遇列圣圣诞、列圣列后忌辰及元宵、清明、中元、霜降、岁除等令节,于此致祭;凡遇上徽号、册立、册封、御经筵、耕耤、谒陵、巡狩、回銮及诸庆典,均告祭于后殿。

  据《钦定总管内务府则例》记载,每年在前殿大祭有26次,在后殿致祭有33次。这样,不算不定期的临时性的告祭,已有59次之多。一年到头,皇帝出出入入奉先殿,也够忙乎的了。

  明清皇帝祭祖分为时享、荐新、祫祭、禘祭几种。

  时享即四时之享,于每年春、夏、秋、冬的第一个月(孟月),由皇帝亲行(有时也遣大臣恭代)的祭祖活动。所谓“因时变,致孝思,故备三牲黍稷品物以祭”,故名时享。此外,年终也要祭祀一次,称“蜡祭”,后亦被归入时享之列,“四时之享”遂为一年五次。祭祀时,每对帝后神御前供设登二(实以太羹)、铏二(实以和羹)、笾、豆各十二(笾分别实以形盐、藁鱼、枣、栗、榛、菱、芡、鹿脯、白饼、黑饼、糗饵、粉餈,豆分别实以韮葅、醯醢、菁俎、鹿醢、芹葅、兔醢、笋葅、鱼醢、脾析、豚胉、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