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慈善还得继续
2011年06月29日 来源:辽沈晚报
“郭美美”道歉了,6月26日下午,她连发3条微博,表示自己原来在新浪微博上的身份认证纯系杜撰,并向中国红十字会和广大网友致歉。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在两次声明之后,又于6月28日下午召开了记者通气会,再次重申中国红十字会没有“红十字商会”机构、未设“商业总经理”职位、更没有“郭美美”其人。
但是,网民们依然不买账,他们在用键盘和鼠标表达着衰败的心绪——在百度的搜索引擎中键入“郭美美 再也不捐款”,找到相关结果约6万多个,太多的网络论坛发布了类似于“郭美美事件后,你还捐款吗? ”的帖子,当然,跟帖留言中几乎全部是否定的回答。显然,网民们很受伤,而且伤得很深很深。
中国慈善真的是命途多舛,就像未富先老的社会一般,未曾壮大起来就先弄得伤痕累累。我相信,包括用键盘和鼠标在网络上宣泄不满情绪的网友们,也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局面。所谓爱之深,责之切,有的时候,骂也是一种爱。所以,无论是依然谩骂的网友,还是伤心至极的人们,大体能够形成的共识是:无论这起事件如何收尾,慈善还得继续,因为我们的慈善还远没有到比比皆是和无处不在的程度,因为灾难和贫困还需要慈善。
《人民日报》的文章说:“慈善事业伤不起,公众善心更伤不起。”这是我们批判和围观“郭美美事件”的充分理由,也是社会心态中需要恪守的底线之一。换句话说,无论“郭美美”伤及慈善有多深,无论红十字会的声明多么“没心思”听,无论还有没有心思向红十字捐款,作为社会人的慈善之心不能丢。
当然,如果还要把 “公众捐款”、“红十字会”、“慈善”这三个词组牢固地绑在一起,或者说给不能丢的社会慈善之心以顺畅的出口,和可安顿之所,红十字会就需要做出能够服众的回应。据悉,在红十字会总会的记者通气会上,红十字会筹资与财务部部长说:不能说公众对向红十字会捐款没有信心,在全国接受捐赠的组织中,红十字会一直排在接受捐款数额的前几位,超过九成的捐款来自公众。从中可以看出,红十字会并没有把“郭美美事件”看作是自己的“滑铁卢”。
事实上,在“天价餐费”事件后,650名网友参与 “是否还会给红十字会捐款”投票,81%选择了“绝对不会”,仅4%选择“会”。 “郭美美事件”的出现,在短期内更加剧了公众的这种不信任感。一定程度上可以说,“郭美美事件”深深伤害了公众的慈善情感,也让红十字会深陷进信任危机。这个时候,如果依然自我感觉良好,实在是一种可悲而又愚蠢的傲慢与自大。
“郭美美”把红十字会拍在了沙滩上,要想站起来,十二分的诚意、全面公开的胸襟、强有力的证据,乃至壮士断腕的决心,一个都不能少。否则,很可能就像网友说的,“还会继续做慈善,但是好钢用在刀刃上,只会亲手把捐助送给被捐助人,绝不会再委托官方慈善机构。 ”如果坚强的人们慈善之心不泯,而慈善机构越来越“瘦”,那将是非常尴尬的一幕。(燕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