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就不能以营利为目的
2011-06-10

医院就不能以营利为目的

2011年06月10日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意味着医院就不能以营利为目的,这也是消除医疗潜规则的契机。现在关键是,必须跟进切实有效的改革措施,以公益性为核心,重新构建医院的管理体制、补偿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

  到医院看病,你有没有遭遇过"少治疗、多检查","少开药、多开刀"等潜规则?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今年3月下旬进行了"广东省城市医疗服务公众评价调查",电话采访了广州、深圳、东莞等广东省内10个城市的2490位居民,结果显示,受访居民中遭遇过此类潜规则者多达74.3%.导致民众对医疗收费监管、非法医疗机构查处、医疗服务质量监管、医风医德监管等事项中,都存在较多的不满意度。(6月7日《羊城晚报》)

  民意对医疗服务的不满意度,说明医疗机构的公信度大大降低。而医疗机构公信度又建立在公益性基础上,因此,医疗机构的公信度降低,也直接说明医疗机构还没有真正树立起"公益旗帜".

  探析起来,一些公立医疗机构仍将患者当做可以刀俎的"鱼肉",是目前医院赢利惯性在做推手,特别是,在"多开检查项目"等过度医疗的利益链条上,医院和医生都是既得利益者,不少医疗机构只注重经济利益,而忽视了患者的切身感受,甚至把利益实现寄托在对患者的"劫掠"上。如媒体去年披露,陕西礼泉县人民医院对21个科室下达每月经济创收任务,医生收入跟创收任务直接挂钩。为此,医生为完成创收任务保障工资收入,只好给患者开贵药、多开药,甚至让患者多住院。

  事实表明,在"创收任务压力与奖金收入诱惑"的双重驱使下,医生很容易违背治病救人的宗旨和医疗职业道德,一味地追求经济效益。前不久,《人民日报》的系列报道就称,很多肿瘤患者死于大处方、大检查、大治疗等过度治疗。过度医疗犹如一个"无底洞",吞噬了有限的医疗资源,给国家、社会和患者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无形中抵消了医保增加给百姓带来的实惠,直至吞噬生命。

  所幸的是,今年卫生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该意见开宗明义地表示要"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意味着医院就不能以营利为目的,我以为,这也是消除医疗潜规则的契机。因此,在加大政府投入支持公立医院改革的同时,必须尽快建立以政府财政拨款为主的医务人员薪酬保障机制,切断医生收入与处方的利益链,避免医务人员开大处方、滥检查。

  如在香港,没有红包,也没有药品回扣。这是因为香港医生的收入是固定年薪--为了评估医生的薪酬级别,香港政府还专门建立了一个医疗信息系统,医疗管理层可以通过这个系统看到任何一个医生的诊疗行为,并据此对医生的级别进行评价,之后,由政府全额支付工资。

  总之,公益性作为新医改的最大亮点,不能只落实到文山会海中,必须跟进切实有效的改革措施,以公益性为核心,重新构建医院的管理体制、补偿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督机制等,推动公立医院的"功利性"转向公益性轨道。否则,缺少政府财政支持和有效的监管措施和激励措施,为趋利,医疗潜规则仍会四处为患。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