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最大的游牧民族后裔重学放牧技巧
2006-04-19

蒙古族牧民巴雅尔近日邀请蒙古国金驼研究中心资深专家占布拉道尔吉和内蒙古农业大学的白音吉日嘎拉教授到家中,就驼产业的发展前景与趋势,向专家们取经。

  

    40岁的巴雅尔生活在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赛汉希力嘎查,饲养着近100峰苏尼特骆驼。现在不少蒙古族牧民走出国门,到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学习放牧。这次我把中外专家请到家里,让父老乡亲不出门就能接受国内外专家的点拨。巴雅尔自豪地说。

  

    如今在内蒙古大草原,像巴雅尔一样开始从靠天养畜的传统养畜模式,向靠科技养畜的新型养畜模式转变的牧民还有很多。

  

   祖上传下来的放牧方式已不适合我们现在的发展了,电视、广播、报纸上的科技栏目都成了草原牧民的老师,蒙古族人们开始重新学习放牧技巧了。额尔敦感慨地说。

  

    自古以来,蒙古族牧民在辽阔的草原上放牧牛羊,过着自给自足的游牧生活。现在,由于天气干旱,加之超载放牧和不合理垦殖,草原生态日益恶化,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养畜方式开始遭到质疑。

  针对草原生态急剧恶化的严峻形势,巴雅尔的家乡——锡林郭勒盟政府果断实施圈养的养畜模式,即牧民给牛羊盖圈舍的同时大力种草,为牲畜贮存一年所需的草料。据了解,养殖方法的变化带动了牧民们养畜观念的变化。如何让奶牛产更多的奶、如何把牛羊养得更肥、如何把奶食品加工出多种花样,成为草原上人们最关心的话题

                                                                                        【转自:新华网】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