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媒体“性热闹” 成为青少年的“性启蒙”
2011-06-08

莫让媒体性热闹 成为青少年的性启蒙

江苏天一智能设备有限公司  严循东

201168

这段日子,在大众媒体上,从卡恩的性骚扰余波不断到施瓦辛格的丑女情结深入解读,再到国内各类性侵犯案件的剖析,甚至扫黄报道……都给人一个感觉:

此类报道使用真实画面及描述文字时的无拘无束,对披露过程细节的过度渲染和反复滚动,正在形成一阵媒体性热闹的轰动社会效果。

此类媒体性热闹是否会成为涉世不深青少年的性启蒙,而因为扭曲、异化和模糊,从而产生不可忽视的不良影响?

我们以为,这种危险和危害是存在的。

这不仅因为大众媒体以此类热闹形式和力度说性,有可能超出了青少年的消化能力,更因为我国青少年性教育上的长期严重缺位和不足,使他们的消化和鉴别能力很弱。

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孩子相比,我国青少年性成熟提早了,但我们的青春期性教育却严重滞后。有些中学虽将青春期性教育提到初中段,但却没讲好说透,能省就省,能躲就躲,手法也单调枯燥,使青春期性教育做得遮遮掩掩、断断续续、含含糊糊和轻轻飘飘。而对未成年人的性教育,不仅要包括生理方面的性知识的传授,还应包括和心理、社会、伦理相关的性道德、性人格的培养形成。目前能做到这种水平的学校,在我国是寥寥无几。

还有,父母是孩子性教育的启蒙老师。家长应把性教育贯穿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去进行,当孩子提出有关性方面的疑问时,应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和容易接受的方式,爽快和正确地回答,不要含糊其辞。要培养孩子的性安全和性道德意识。可我国只有极少数家长能正面对待,给孩子们较为正确的答复。

在这种青春期性教育普遍缺课和即使补课也需时间的社会大背景下,媒体的性热闹很可能填补这些空白,充当青少年的性启蒙教材。所以,对此,媒体要有所克制,有所检点,有所收敛,注意受众的年龄区别,适当适度报道,特别不要一提性就热闹。

有关监管也要及时到位。大众媒体如何报道性事件?何处是界限?如何防止二次色情污染而保护孩子?这都是我们面临的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

性教育不仅是性,它是关于男女的性生理、性心理和性潜力发展的教育。它不仅要传播性的生理知识,而且要灌输适应社会与文化的性价值观、道德意识和法律规范,它还包括性别平等与性文明教育及良好的卫生习惯的传授。我们希望,大众媒体在这方面有所作为,例如配合医生、老师和父母,在庄重平和氛围下,全面系统和生动多样地推动我国性教育发展。

当下的媒体性热闹正在远离这个高尚和正确目标,变成满足部分人窥私和媒体吸引眼球的声色盛宴,可这种酒足饭饱之后,谁来买单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