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培养家族慈善传统
2011年05月16日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袁岳
袁岳 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
在11日举行的“家族慈善国际交流会”上,一直坚持“中国企业家最大的社会责任就是做好企业”理念的宗庆后先生表态,“我将考虑建立更大的全国性的慈善基金会,以支持中国的科技创新与教育事业”。这虽然只是一个宣示,却也是这位中国前首富在公益立场上,向中国财富界传递的一个重要的、有价值的新信息:越来越多的中国富豪有志于建立家族基金会,培养家族慈善传统。
长久以来,在针对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的众多批评中,不乏对家族慈善基金会缺位的批评。有公益人士曾指出,在美国的近10万家基金会中,只有占总数1%的社区基金会属于公共慈善机构,企业基金会也只占3%,其余90%以上均为私人和家庭出资建立的基金会,多数属于家族基金会。例如,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作为一个庞大的家族,家族成员名下不仅有各自独立的家族慈善事业,也有家族成员协调的慈善行动。
在这次“家族慈善国际交流会”上,来自洛克菲勒家族的佩姬 洛克菲勒女士就强调,钱只是整个慈善体系的一部分,财富家族在慈善事业中得到自我的内在平衡、追求自我与社会的平衡与寻求社会与自然的平衡。笔者通过个人的合作经验与观察认为,洛克菲勒家族在建设慈善价值链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完整链条。佩姬 洛克菲勒女士因此建议,进一步建设“新果机构”,联络全球财富家族,推动不同财富家族在慈善事业上的交流与相互学习。对中国而言,能在建设与推动专业性和组织化的慈善事业方面参与这样的国际交流当然是好事。
中国素有家族文化,但是家族如何由一私益单位发展为更具社会责任感的公益单位,我们目前还缺乏富有成果的经验。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财富人士已经开始在这方面有所动作,包括曹德旺等知名企业家在内的财富人士,逐步在建设组织化与参与建立组织化的慈善事业上迈开了步伐。不过,在公益方向的选择、公益工作的专业化程度、公益圈建设方面,中国的财富家族所做的仍然很有限。
值得指出的是,一些人当下把公益当成私益来做的做派,起步之初可以理解,但坚持这样做就值得商榷。正如南都基金会秘书长徐永光先生所指出:真正的财富家族从事慈善事业,更珍惜家族名望,动机更为单纯,对于慈善实效更为追求。因此,建立家族慈善基金会,在中国培养家族慈善传统,是一种值得倡导的努力,也为使财富家族获得更为长远的发展契机提供了社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