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飞遗孀之死的悲怆
2011-04-20

丛飞遗孀之死的悲怆

2011年04月19日 来源:中国青年报

  丛飞遗孀邢丹在高速公路上遇袭身亡事件发生后,惠州市公安局近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据介绍,4月13日晚,三名青少年穿过高速公路护栏,在路边寻找投掷目标。在击中邢丹前,三人已连续打中3部车。每打中一部车,三人就躲到路沟嬉笑。23时45分,邢丹所乘车辆驶至事发路段,被一名少年扔出的混凝土块击中,抢救无效死亡。(《羊城晚报》4月17日)

  丛飞自身并不富裕,但他生前倾全力资助了183名贫困儿童,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其妻邢丹竟然死于不良少年之手。警方强调,3名作案人员并无抢劫动机,他们投掷石块仅仅是为了“取乐”。在高速公路向疾驰的车辆投掷石块,该是何等危险,看到飞驰的车辆被击中,3名青少年居然“嬉笑”,这又是何等残忍!

  无知,空虚,无聊,迷茫,藐视规则,目无法纪,具有强烈的攻击性,缺乏责任意识,没有基本的同情心,这些特征无疑表明,这3名青少年或者说他们所代表的社会亚群体,本身就是教育不成功的产物,或者说是没有得到教育机会的产物。尽管高学历人群中也有人性沦丧的个体,但通常受教育机会愈多,以尊重、宽容、友爱为内核的人文教育愈是深入人心,社会整体的道德文化水准就愈高。但遗憾的是,这3名青少年没有获得这样的机会。他们生活在底层,没有教养,不知敬畏,甚至以无明确指向的攻击来发泄无明确指向的情绪。

  丛飞彻底奉献的一生在于传递和弘扬一种美德,更在于对民族未来的关切。丛飞入选“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中有这样一段,“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就是这样一个宁愿自己等待死亡,也要把义演经费悉数捐给失学少年的人,却在离开人世5年后,继承其事业的遗孀死于失学少年之手。丛飞夫妇拯救了数百名失学少年,却没能拯救自己。

  几乎任何一起犯罪背后都可以找到滋生犯罪行为的社会机理,低龄、失学、无业个体成为暴力犯罪的主体,这已成为当前犯罪学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当3名小学肄业的青少年把石块无情地掷向飞驰的车辆时,他们当然不知道车内乘坐的是“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获得者、2005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的遗孀。邢丹之死见证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不公,却也再一次向社会重复着一个沉重话题,即对失学青年的拯救。只有越来越多来自底层的青少年能获得应有的学习机会,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具有善良的品质、责任意识、爱心和志愿者精神,一生致力于拯救失学少年的丛飞夫妇才能含笑于九泉。(文/朱述古)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