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道”及阴阳五行学说思想(下)
2006-04-14


四、思维的本质是集成化的“简单激应性”
  
  人是万物之灵吗?砍柴的认为不是,人不过是“大道”分化形成的无数形式中的一种存在形式而已。
  
  人与动物有区别吗?动物和植物、生命和非生命物质有区别吗?恩格斯説有区别,动物和植物、生命和非生命物质的区别他认为不言而喻,而人和动物的区别区别在于思考和制造工具。
  
  砍柴的说:“错”!思维不是人所独有,如果按照“笋衣规律”抽象一下思维的相对本质,我们很快会发现思维就是“简单激应性”的复杂化、集成化。
  
  因此不独人有思维,动物也有思维,植物……甚至一切的物质存在都有思维。只是这种思维随着系统级别的降低(比如物质-生命-动物-人类……的系统顺序)复杂程度也趋于增高。
  
  什么是简单激应性呢?
  
  在人类能够感知的这个层次的系统中,物质之间相互作用必然产生结果这是物理学系统中发现的“道”的存在特性,对物体而言,这是运动的动力;在动物这是条件反射的刺激;在人类这是触动所谓人类思维的灵感。
  
  因此万事万物都是有一种本源的东西(近似道的东西)来统一的,在思维这个系统中这种最接近“道”的东西砍柴的把他定义为“简单激应性”,顾名思义就是事物受到刺激必然产生反应的特性。
  
  非生命物质受到力可以产生位移的变化,这是最本源的简单激应性;生命物质条件反射或非条件反射,却是“简单激应性”在更复杂系统中集成组合的表现;那么动物的所谓思维呢?就是更高级系统中更強大的集成化的“简单激应性”的体现了,他更想一部高度复杂集成的计算机,当人脑受到一个简单刺激(比如灵感)以后,他能够用非常复杂的反应模式得出各种各样的结论。
  
  越是高级的动物,其反应系统越是高级,人类的思维反应系统中也许还包括随机模型、模糊模型、其他逻辑模型……等等其他低等动物所沒有的反应模式。我们后天的学习过程其实是在进行更高级的反应模式“软件”更新升级,使得我们能更深入的理解更复杂的事物从而更接近地去理解“道”的存在,对其进行反应,得出合乎“道”的结论。
  
  因此合乎“简单激应性”的规律的思维是正常的、正确的,反之就是我们常说的“变态思维”和“精神错乱”。
  
  所以,按照“笋衣规律”的抽象推理,我们发现思维不独属于人类,从本源上看,他属于一切存在,从物体之间最简单的力的作用反应直到人类复杂的思维刺激反应模式,这构成了思维这个系统的全部体系。
  
  认识世界就是这种对来自人的大脑以外的刺激用特殊的反应模式加以反应得出结论的过程,辩证法和其他一些既定认识包括所谓科学理论其实都是这个过程中的不同“反应模式”,不同世界观的人或掌握不同科学理论的人自然会得出不同的反应结论,这就是我们论战产生的根源。
  
  因此,思维不独属于人类,在这里物质和意识因为“道”的再一次抽象而统一在一起。

五、 关于宗教和玄学(上)
  
  一阴一阳谓之道,道以不同“笋衣”级别化身的形式存在于错综复杂的各层次系统之中而主宰着宇宙的规律。
  
  对那些在我们目前所处的系统,还无法理解的“道”的不同“笋衣”级别化身的存在形式,我们难道都要采取否定或拒绝的态度吗?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这是面对先验的真理最科学的认知态度。
  
  真理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我们的意识是否发现了这个存在,它都无一例外的亘古不变的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而等待我们的实践去发现,这就是真理的客观性。
  
  因此对一些先验的认识结论--比如宗教、命理、外星生命的猜想,可以大胆怀疑,但却不能轻易否定,因为这在哲学上是成立的。在被“道”所贯穿的错综复杂的宇宙中,很多近似真理的认识有可能以一些特别的方式而先验的提前来到我们这个系统。
  
  道的“笋衣”特性说明的是包含关系的系统之中“道”的相对变化存在的方式,那么在关于我们人类认识这个系统中的“道”至关重要的形式都有哪些呢?
  
  数千年来,人类努力划分、剥离“笋衣”向逐渐更近似的接近“道”的本源的系统奋斗着。
  
  在亞力士多德时代,所有自然科学都是包括在哲学之中的;中国人更是连文学也沒有完全和哲学分开。
  
  中世纪以后的欧洲,尤其是加力略以后的时代,人们把物理学、天文学、化学……等等可能转化为技术的学科从纯粹思维的哲学中剥离出来,形成了各个不同的“道”的形式。
  
  这中间还有两个无论中外都存在的系统,就是宗教和玄学。
  
  宗教是以一种先验的教义为基础统帅人类精神生活准则的群众组织,因为宗教的道理是先验的,无法用现代科学的手段来验证,因此常常被怀疑;
  
  但“道”的哲学认为“道”(真理)是亘古存在的,无论人的意识感觉没感觉到、发现没发现都是存在的,所以我们又沒有理由轻易否定所有宗教教义的科学性。这种情况导致了全世界宗教、有神论、无神论并存的现状;
  
  不要急于抨击砍柴的对待宗教和先验真理的观点,我是在描述这个世界的现实情况,也就是在描述我们已经验证了的包括宗教现状在内的人类社会现状的真实情况。“世界上有大量的人相信基督教、东正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谁能否定这句话的真实性,否定其合乎“道”的存在特性?
  
  无论你如何抨击宗教的先验、不可验证性,都无法改变大量信徒信奉宗教的这一现实存在。
  
  “道”有时候会超越我们所熟悉的系统而直接显现出其更高级的本源特征。
  这很好理解,孩子的知识从哪里得来呢?从老师和父母,对孩子而言那些咿呀学语的常识是先验的,无需验证的,被狼教过的狼孩能奔跑和茹毛饮血说明什么呢;对教徒而言,从教师那学习宗教知识也是同样的道理,本质是沒有错错的,人们之所以在现实中对后一种情形存在疑问,是因为孩子们学到的常识很快就可以在生活这个最近的系统中得到验证,但宗教的常识却是跨越了时空的,难于在最贴近的生活系统中得到验证或偶尔跨越系统(所谓灵验)得到的验证无法得到现代科学方法论重复原则的检验、得不到大众的广泛认同而成为神秘的所谓“神迹”。
  
  英国剑桥大学有一个一百多年历史的研究超心理现象的学会--心灵学会,他们尝试用现代照相、录音等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灵异事件,这是一种对这种先验的无法验证的来自其他系统的“道”的认识尝试!
  
  神秘的东西突兀的出现在我们这个生活系统中就是“道”在交叉系统中以不同“笋衣”级别出现在另外一个系统中的特性。
  我们用哈博望远镜看到一百万光年远的星系,难道不是看见了宇宙一百万年前的存在情形么?
  
  在还沒有哈博望远镜的世界上,如果有一个生物的视觉发达到哈博望远镜的灵敏程度,他获得了一百万年以前宇宙的存在信息,然后出来告诉人类,人们应该相信吗?如果不是这个特殊的生物,而是公元前的亞特蘭题斯人来到东方的秦国告诉赢政说有一种矿物质可以经过提炼组装以后一次性毁灭敌国的一个城市(原子核反应堆),秦始皇应该如何来处理这个未经验证的理论呢?
  
  那些反对先验真理存在的人其实是有极强的夜郎自大、井底之蛙心态的人。在平行系统中,我们无法否定不同地区人类对“道”的认识程度参差不齐的事实,尤其是在文明相对隔绝的古代。扩大到地球以外,我们能否认其他宇宙角落生命的存在和智慧发展的不均衡吗?在纵行系统中我们尽管还无法验证时光倒流,但今天的科学模型不是已经开始叩击时空隧道的大门吗?道是无所不在的,但道的“物质形式”一旦在时空中找到迂回进退的道路,那么不同“笋衣”级别的“道”就会以大不相同于现实系统的形式出现在现实系统中,(“笋衣”级别或更高或更低。)先验的真理就会以一种特别的被检验过的形式而被现实系统的人们所接受。
  
  如果现代科学承认多维时空的存在,就无法否认“道”的不同“笋衣”级别的形式在一个特定系统中的交叉出现的可能。
  
  人类对实在意义的宇宙的认知程度是有限的,因为道并不以人这样的生物爲生命的最高形态,在“道”的系统中生命通过一个巨大的系统链条从基本物质到低级生命到高级生命再回归道的本源,所以那些认为人类是宇宙唯一的智慧生命(对生命的定义,道的看法也是不同于世俗的)的人是违背“道”的规律的,其思维因为违背“道”的模式基准而是错乱的。我们可以怀疑宇宙中是否还有其他智慧生物存在,但绝不能轻易否定这种存在的可能。
  
  玄学是什么样的情形呢?

六、有关宗教和玄学(下)
  
  那么玄学又是怎样一种情形呢?
  
  老子在《道德经》开篇就说:“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 , 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而又玄,众妙之门”
  
  是说宇宙万物一切都处于变化之中,世事无常、人生无常、运势无常,万物无常,天地无常。而这些无常变化的根源来自于“常道”和“常名”。因此寻找接近“道”的方法来探讨“无常”的本源就是“玄学”。
  
  玄者,天也!是说天赋之气!“天”在商以前是头顶之意,是说至尊至贵;周以后开始象“帝”,“帝”者,上帝也!也就是玄奥“无常”宇宙的主宰,所以“天子”其实是代表上帝而行天“道”的意思。
  
  因此玄学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他是一个研究“无常”的宇宙和“衡常”的“道”之间关系的认知系统,他不仅是宗教、哲学、科学,因为他包含这些认知的子系统而超然其上,这是人类一种企图跨越现实直达宇宙本源的设想,“玄学”就是寻找现实和宇宙本源之间桥梁的学问。
  
  哲学、科学的认知程度离“玄”学还很远,因此普通人对“玄学”的感受就是“玄而又玄”。
  
  中国古代对“玄学”的研究自有一套完整的方法论系统。
  
  商以前用甲骨的裂纹来感知人之眼耳舌鼻身无法感受到的玄妙“道”的信息、周以后出现“易”、《奇门遁甲》、《皇极经世》、《三命通会》等,姑且不论其精华抑或糟粕,只就学术层面归纳之。
  
  科学的来看,如果取够所有的参数建立一个足够的发展模型(这个模型就是“道”,是一定存在的),事物发展的趋势是可以得出一个数学化的结论的。
  比如我们从微生物繁殖数学模型的糖浓度参数和温度参数等变化就可以预见不同时间参数上之微生物数量参数的变化。这说明“道”是顽强的以规律的形式存在和变化着的。我们只要找到一个桥梁,就可以直达“道”的彼岸而把握住玄而又玄的道的信息。
  
  但是人不是宇宙中最完美的生命,人脑的局限性使的我们无法建立完全参数的事物发展数学模型,因此需要我们直接找到最主要的参数和建立最简单的模型来得出所要认识事物之最直接的和最主流的结果,于是占卜、测字、算命、预测之类的方法应运而生。
  
  很遗憾的是,造物主只为人类提供了很低级的感知配置:眼、耳、舌、鼻、身、意。这几种基本的感知自然的工具,配上容量并不可观的分析思考系统(大脑)就完成了人这样一个生命单元的创造,
  
  可是对“眼、耳、舌、鼻、身、意”来说,他们感知“道”的功能是有限的。还有很多自然的信息单评这些器官是无法直接感受的,比如紫外线、红外线、超声波、次声波、宏观宇宙和微观离子……等等,于是人们通过大脑的思考和实践开始建立人脑和这些未知领域的认知桥梁,为间接认知自然建立方法论模型,于是就出现了科学和哲学。
  科学和哲学就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桥梁。通过科技手段我们了解了处于不同“笋衣”系统级别的“道”的存在形式,于是人被狂妄的自称为万物之灵。
  
  而“玄学”则是关于人类认知宇宙本源“道”的桥梁的学问。从“笋衣理论”来看,现代科学和哲学是研究从现实系统出发的最接近现实的“道”的存在形式的学问,而“玄学”却是要跨越从现实系统以后所有“笋衣”系统,直达“道”的本源。他是用一种特殊的方法论或叫思维模型或叫思维桥梁得出合乎“道”的本源结论的方法。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周易》、阴阳五行学说也许就是这种联系现实世界和未知世界的桥梁和工具,而《奇门遁甲》、《皇极经世》、《周易术数》等都是这个“桥梁”概念下的不同的内涵,比如吊桥、拱桥、铁索桥等。
  
  玄学其实并不是和现实一点联系都沒有的,当我们现实的认识达到今天的科技程度的时候,很多预测已经不是迷信。
  
  比如现代电脑科技和雷达技术的发达,使得我们可以实现自动驾驶,当视觉以外路面出现路障时,我们的计算机可以提前建议我们改道行使;
  同样的情形出现在天文学领域,人类天文学家通过对无数近地小行星的研究发现其中有为数不多的几颗在未来有可能撞击地球而造成灾难,于是开始人工撞击彗星,以获得将来人工撞击改变小行星轨道避免灾难的关键数据。
  一切科学的预见都是人类“眼、耳、舌、鼻、身、意”感知能力通过科学的方法得以延伸的结果。
  
  那么人类通过科学所提供的方法论可以预见并不遙遠的事物发展趋势,难道就不可以通过一种超级科学(就是玄学)的方法论获得对更遥远系统“道”的信息的感受吗?人类“眼、耳、舌、鼻、身、意”这几种有限的直接感受器官的能力延伸可以跨越多级“笋衣”系统而直达“恒常”的“道”的本身吗?砍柴的认为这在逻辑上是成立的。
  
  显然,这种看法是合乎逻辑的。
  但是所有算命、占卜、运气预测等等的方法都是合理的吗?
  不,对“玄学”合理性的肯定并不是对“玄学”所有方法论的认同。和科学一样,有合乎“真理”的理论也有背离“道”的认识。玄学中也有合乎“道”的方法和江湖骗术。在这里为了避免引起有关敏感话题的争论,砍柴的并不就具体的玄学方法论的优劣提出评论。
  
  玄学值得人们探讨的已经不是“玄学”作为一门学问存在的合理性问题,而是“玄学”方法论的是否合乎“道”或者规律的可靠性问题!
  因为“玄学”作为一门深奥的学问,从其研究的对象和逻辑可行性方面都已经无可争辩。

七、一种全新的世界观。
  道不是穷极的物质概念,而是物质和精神源泉,因此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宇宙轮回,它是恒在的,他包含宇宙存在的规律,也包含体现这种规律的宇宙物质形式,物质形式和规律抽象到“道”是同一的,这种性质决定“道”没有本源,也不需要本源,“道”就是终极。
  
  自古以来,由于无法理解宇宙的本质问题,产生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对立的世界观体系。其实从“道”的笋衣律来看,这两种认识系统都是处于一定的笋衣级别上的笋衣系统结构,是整个按照逐渐接近“道”的本源的规律排列存在的静态的笋衣系统结构框架中的两个渺小的有关认识的笋衣系统。把它们抽象到更高的系统的时候,“道”的逐渐清晰,就会让他们统一在新的系统中合而为一。
  
  唯物主义的深刻的局限性和不合理性是在其对待意识的主体问题上暴露出来的,唯物主义是在超物质的形式不存在这样一个假设前提下来建立起来的世界观体系,可是他却不得不承认意识,并且把意识作为其思想体系的一个重要范畴来加以重视和讨论,但意识的主体被故意忽略啦,所以一旦涉及到有可能物质化的精神(意识的主体)的时候,它就矛盾重重,不能自圆其说!
  在唯心主义里有两个支流:一是主观唯心主义;一是客观唯心主义。
  承认意识决定物质的是主观唯心主义;承认鬼神主宰世界的是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有些相象,只不过辩证唯物主义不承认鬼神的客观性而已,鬼神是人类目前所不可知的,不可知不等于不存在,鬼神的存在与否的问题,唯物主义首先就主观的断然否定,这是和唯物主义的认识观相矛盾的。
  其实没有必要,因为唯物主义正如他所达到的程度那样,只是停留在描述物质和意识关系的程度,他并没有能力也没有必要去追溯物质和意识的本源。
  但“道”的笋衣律很好的解释了这一切。
  
  道的不同笋衣系统的按照逐渐接近“道”的本源的规律排列的系统结构,形成这个宇宙有形的部分,就是物质部分,就是有;而各系统之间的相互关系、内部属性和排列规律形成这个宇宙的无形的部分,就是真理,就是无。
  无和有都是客观的存在。
  
  道的笋衣规律:道以无数不同的表现形式存在于无数的笋衣系统之中,这些系统以平行(暂时的)、纵行、交叉……等方式构成宇宙的存在。在纵行系统中,越高级的系统越接近“道”的本源,因此笋衣级别越高,笋衣系统数目越少,因为很多上一级的系统结构因为抽象上来而融合,所以沿着接近“道”的本源的方向,矛盾是逐渐统一的,结构是逐渐简单的,这就是大“道”致简的含义。
  
  道的“笋衣规律”揭示了一个不同的笋衣级别系统的宇宙结构模型,那是个静态的系统结构,人们需要的只是从一个系统跨越到另外一个更高的系统的意识扫描,这个结构的特征是越高的层次系统数量越少,既接近道的本质的程度越大,矛盾融合的程度越多!这就是道的“笋衣系统”的大致模型特征。动态的不是物质,而是意识。
  
  无论是动态还是静态,他就象阴阳鱼一样那幺亘古的存在,可静可动,静,可以观察其不变的系统结构(物质),动可以观察系统运行的规律(真理)。谁说真理不是客观存在的?道的笋衣系统结构静态的存在,决定了各系统之间关系和运动规律的客观存在,而这种规律是客观的。
  
  平庸的人总以为道的本源才是唯一追求的宇宙的真相,其实道的存在形式包含了那个所谓的道的本源,道就存在于这个客观的“道的笋衣系统结构模型”中的每一个环节之中,“道”和“道的笋衣系统结构模型”同样以宇宙本源的身份存在着。这就是宇宙的真相,有人会说砍柴的跳跃性太大,不是砍柴的思维活跃,实在是这就是常人无法理解的“道”理。
  
  因此,现代天文学家不断加大太空望远镜的功率,企图从宏观发现宇宙诞生的秘密,这是徒劳的。
  其实宇宙的诞生(从无到有)和产生的宇宙一切时空系统的存在本身就是宇宙的客观真相,静态的看这个结构就是宇宙的物质本质,动态的看这个笋衣结构系统的规律,就是这个宇宙的精神本质!
  
  道的哲学不仅仅是唯心主义或唯物主义那幺简单。正如砍柴的之所说,这两个较量了数千年的哲学观其实在一定高度的笋衣级别上是属于一个笋衣系统的,也就是说是统一的。
  
  道在认为运动是因为意识在检视连续的不同物质系统(笋衣系统结构模型中的每一个环节)而产生的规律性属性不同造成的主观印象的同时,它还认为道和道的笋衣系统按照越来越接近道的本源的规律的排列结构模型是亘古永存的,是客观的超越意识而存在的。
  
  有人问:物质为什幺会运动?
  砍柴的借六祖之言答:不是物动,是心动也!
  砍柴的前文已经说明,“道”的存在是以一个由繁到简的笋衣系统结构的形式表现的,“道”以不同的表达形式存在于一切级别的笋衣系统之中,在这个逐渐接近道的本源的系统结构中,道和这个结构中的系统本身是不变的、有形的,就是有、是物质;系统之间的关系和逐次接近“道”的本源的系统规律就是无、就是真理。
  
  这个复杂的系统是亘古存在,永不变化的;为什幺我们看见物质是运动的呢?而且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前提就是物质是运动的?
  
  这是因为“心”(人的意识)在检视这个复杂的笋衣结构的各个系统,或从简到繁,或自繁入简,或跨越系统,或正或反………
  
  当我们从一个系统到另一个系统观察时,系统(物质)不同了,和“道”的关系变化了,于是物质在我们大脑中的反映就是运动了。
  
  运动有规律吗?有,总的来讲,就是笋衣规律。
  
  时空隧道存在吗?存在,不过物质(笋衣系统结构)是不变的,可以在时空中穿梭浏览的只能是意识。
  
  因此相对论才成为可以理解的“科学”的理论。
  “飞矢不不动”不是悖论,就是这个道理的恰当描述。
  
  意识是思维的结果,而思维是系统之间“简单激应性”产生的顺应笋衣规律的反应,因此意识是没有主体的。如果一定要找到意识的主体,那幺他就是一切笋衣系统结构本身。
  
  对道的认识方法:对道的认识无论是精神上的还是物质上的都始终贯穿着一个“抽象”的行为,从一切系统中抽象出来,最终就是宇宙的本源“道”。因此所有矛盾的东西包括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物质和意识、哲学和宗教、科学和迷信等等抽象到“道”时就是一个东西。但这不代表“区别”没有意义,“道”的不同笋衣级别形式成就了现实宇宙的客观存在性。这就是“道”的辩证和宇宙的辩证。“道”的不同笋衣级别形式同时也让现实因此而产生关于它们存在的相互关系的规律或学问,因此现实事物“区别”概念的存在成就现实世界的存在而和“道”的最终“无区别”性不产生矛盾!
  
  所以老子说“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常人不是不能理解就是曲解或干脆篡改成“多言数穷”。其实是说“对眼花缭乱的“道”在不同笋衣系统中的存在形式过于关注和执着就不利于对“道”的“万物之母”的本源的认识!(这是砍柴的基于自己的理论对此句的理解)
  
  
  因此就认识系统而言,所有的哲学、理学、玄学、宗教、科学……都是有缺陷的,缺陷就在于他们将“道”不同程度的包裹住而无法显现道的全貌。
  所以没有缺陷的哲学、理学、玄学、宗教、科学……是不存在的,当他们克服缺陷而走向完美时,就抵达“道”的最后一层笋衣,没有了笋衣区别的哲学、理学、玄学、宗教、科学……其实只能是归于一,就是“道”本身。
  科学并不比其它并行的学科比如玄学更完美,科学的缺陷是有目共睹的,同样其它学科的缺陷也是同样的情形,当他们走向完美时,科学和其它学科就会失去界限而进入“道”的下一个更高级的统一的层次!
  其实科学本身的定义不是那幺糟糕的,这个“道”是被庸人刻意多包了一层笋衣的,所以他居然排除客观存在的先验性特征,无法超越实证而直达“道”的本质也正是科学无法克服的自身的缺陷。真理是客观的,人验证不验证它都存在,而科学是一门验证的学问,所以他作为“道”的一种特殊“笋衣系统”形式有着现实的实用价值同时也有着深刻未来局限性!
  
  
  
  
  再见,黑格尔!再见,马克思!再见,尼采!再见克尔凯郭尔!再见,费尔八哈!再见,萨特!再见……哈哈哈。
  
  其实,人类的哲学正是在这种不断的否定中走向更高的“道”的笋衣级别,就好象马克思、费尔八哈、克尔凯郭尔之否定黑格尔,这些否定其实是继承的、提升的,正是砍柴的笋衣规律所揭示的
  

八、结语
  在今天这样一个文明大融合、民族大融合、人类的认知水平高速发展的时代,人类各文明已往积淀知识的融合和碰撞在所难免。
  由于地球各民族长期彼此孤立发展的原因,人们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对真理进行了殊途同归的探索,但由于所采用的方法论不同,对世界的认识进度不同,造成了彼此之间的神秘或对抗。
  三星堆人数千年前就有了辉煌的城市文明,甚至有了今天人类才风行的城市徽标;何母渡人开始在七千年前信仰太阳,发现阴阳的道理;古代埃及人在阿基米德以前就有非常精深的几何学常识,这让他们建立了伟大的金字塔,并留下学多至今嘲笑现代科学常识的奇迹来对抗今天的文明……马雅人和中国彝族的天狼历;鸠莫罗的舌根不烂和禅宗无祖、六祖的千年肉身不腐到“得道”高人之骨花和舍利子……从百慕大三角到外星文明的猜测………这一切,都给局限于今天这个笋衣系统的人类的认识带来困惑。它使得人类建立了无数各具特色的世界观(包括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和认识方法论(包括所谓科学),但这些建立起来的结构系统正如他们建立的初衷一样一开始就代表着缺陷、不完美。要变得完美必须按照“道”的笋衣规律进行无数级数的抽象
  “道”的笋衣规律的发现,让这一切的文明和认识的差异都能得到合理的解释并使得他们有可能在一个恰当的高度统一起来而消除矛盾。
  因此,唯物主义是合理的、唯心主义是合理的、神学宗教是合理的、科学、玄学是合理的、美学、心理学是合理的……但这些合理只存在于它们建立之初的那个系统,他们的缺陷都是本身所无法克服的,一旦克服他们就失去自身的价值而和其他的学科统一到更高的体系中去。这就是“抽象”-认识“道”的最普通的方法。
  人不是万物之灵,而意识也不是灵魂的客体,它从思维产生,意识是物质本身对自身有形、无形存在的适应的结果。
  大道致简,是说道的本源和由它化身其中的笋衣系统结构模型,按照笋衣规律就这么亘古不变的存在着,一个静态的结构模型中因为其中连续变化的不同的笋衣系统结构和道的关系的变化造成物质运动的错觉,其实如果将每一个瞬间拍成照片,那么那就是这个系统结构中的一个部分而不是事物发展中的一个瞬间,但我们却产生也是一个瞬间的错觉,其实在这里,时间是意识运动的产物。
  本文的思想既不是唯物主义的也不是唯心主义的,因为它超越他们并包含他们,但这也知识认识系统中的一个相对抽象一些的系统,它还有许多的缺陷需要新的认识系统来克服,克服我的理论的缺陷的过程就是消灭我的思想的过程,砍柴的愿意湮沒在对道的不懈追求和发展的洪流中!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