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面前国际救援是基本人道
2011-03-17

灾难面前国际救援是基本人道

2011年03月15日 来源:京华时报

  灾难无论发生在哪里,直接面对灾难的,都是你我一样带着哀乐悲喜活在世上的人。所有人属于同一本书,任何人的死亡,都是人类的损减。

  还记得那张照片吗?汶川地震中,日本救援队队员们站成两排,向遇难者遗体默哀。超越国家民族界限,对人的爱与尊重,让那张照片成为那场灾难中的一个震撼瞬间。现在,邻邦的人民遭遇着同样的灾难,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言,“我们感同身受”。

  13日,中国救援队抵达日本灾区。14日,两会结束时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总理专门请日本记者向日本人民转达诚挚慰问,并表示“愿意继续提供必要的帮助”。不关报答,更非施舍,在浩瀚银河中,在地球这条小小的船上,在人类共同的敌人面前,所谓援助,正如左手帮助右手一样理所当然。

  印度洋海啸后瓦砾间的尸骨,美国飓风中汪洋里的呼救,巴基斯坦洪灾中伸向直升机的手臂,日本地震后面对一片废墟的父子……灾难无论发生在哪里,直接面对灾难的,都是你我一样带着哀乐悲喜活在世上的人。所有人属于同一本书,任何人的死亡,都是人类的损减。面对鲜活的生命,国家和民族的界限,是多么苍白!国际救援,正是一种最基本的人道。

  每个国家,都不是世界之外的孤岛。战胜灾害、保卫人类共同的家园,已成为全世界当共同书写的责任和义务。中国日渐融入世界,对此一样“感同身受”。三年前的汶川特大地震,中国得到1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多个国际组织提供的资金或物资援助。

  同样,其他国家和地区有需要时,中国也承担着自己的责任。2004年印度洋海啸,中国援助总额达6.8亿元人民币;2005年巴基斯坦地震,中国先后四次提供总价值2673万美元的紧急人道主义援助;2010年海地地震,中国的救援队第一批赶到……

  与人类共进退,不仅是道德需求,也关乎一个国家形象的塑造。或许,总理的真情流露、救援队的跨海驰援,也如时代广场上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一样,能在世人心中刻下汉字的“人”。当我们公平地、明智地用一种整体和长远眼光衡量自己和他人的利益时,就会发现,这不仅仅是为了他人,也是为了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携手并肩。

  本报特约评论员徐清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