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先行者梁晓燕女士公管“阳光”开讲
2011-03-01

 空谷校园网西大3月20日讯(图、文/通讯员 孙桂祖 李鸣)

“做公益事业的人不习惯在讲台上讲话,我就在这里讲。”9月19日晚上20时许,公益先行者梁晓燕女士在公共管理学院101会议室微笑着开始了她的讲座。

安典公益文化交流中心、广西师范学院三农问题研究会、广西绿色联盟等多个公益组织成员和社工系老师代表参加了本次讲座。

 
 梁女士在演讲                 

梁女士首先引用了富士康14连跳事件,深刻分析了导致悲剧频发的原因,自然地引出了现代社会重建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和困难性的观点。同时,她强调,社会结点关系对大学生创建社会人际关系纽带和自身人际纽带的重要作用。

面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问题,梁晓燕女士发表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她指出,当代大学生固有的特质是:第一,主流价值观单一,大多表现出无奈,焦虑等;第二,大学生具有被动性,甘于被命运和社会推着走;第三,大学生的防备心强,丧失简单、光明、开朗的人际关系。

对于大学生参与公共事务的价值这个问题,梁女士是这么理解的:很多贫困大学生的问题在于缺少自信,人际支持网络不够,社会缺少横向关系,这些都是可以通过参与公共事务得以解决的。她回忆到,在贫困大学生社会能力提高项目中,一位来自偏远农村的女孩子,第一次用电话与相关机构联系时,拿电话的手都是颤抖的。这一事例,使在场很多听众深有感触,频频点头。


  听得“津津有味”的同学们

讲座中,不断有社工系同学和志愿者们向梁女士提问。一位同学问道:“对于被帮助者成为大学生成长工具这一问题,怎么处理?” 梁女士简明扼要得指出:“这是公益活动常见的一个困惑,需要大学生将心比心。”

此外,梁女士还对大学生支教遇到的困难,如何看待名人做公益等问题进行了回答。


 互动问答

社工2010级新生许彬强欣喜地说:“这次讲座可以激励我们投身到公共事业中去,帮助他人,并不断锻炼自己。同时,使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的了解。”

“对于10级新生而言,应该说这是一次很及时的讲座,对他们安心学习很有帮助。”社工系陈山老师在接受采访时谈到。

梁晓燕女士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环保组织“自然之友”的发起人之一,并曾任代理总干事,也是公益通讯《民间》的发起人兼前主编。现任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秘书长,北京天下溪教育咨询中心理事、自然之友理事。
 

作者:孙桂祖 李鸣 编辑:秦紫霞 审核:谢娜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