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留守的伤痛难以弥补
2011-02-23

观点:留守的伤痛难以弥补

2011年02月23日 来源:中国青年报

  在我们的印象中,留守儿童似乎都是农村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父母背井离乡在外打工,把孩子留给老人。其实,在城市里面,有很多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他们的孩子同样也在苦苦留守。

  我的朋友任姐创办了一家幼儿园,她白天陪小朋友,晚上还要陪一个孩子,这个孩子的父母在国外做生意,把孩子托付给她。孩子今年已经10岁了,白天上完学之后,晚上回任姐家吃饭、睡觉。有一天,我到任姐家做客,发现她正在发脾气。原来这孩子前一天晚上尿床了,任姐说了他几句,他闹脾气,躺在地上撒泼哭了起来。我向任姐悄悄询问,才知道他从小就被父母寄宿在亲戚家、熟人家,现在是辗转托付在连他父母都不怎么熟悉的任姐那里。

  任姐向我诉苦,这孩子平时在学校不怎么爱学习,还欺负同学,父母给他请了一个钢琴老师,学了半年,最简单的曲子都弹不下来。“要在社会上漂着将来就是一个小混混,马上就到青春期了,还得父母亲自管。”任姐说。

  最近读了孙云晓、阮梅合著的《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作者通过走访百余名未成年人,剖析了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案例,其中,农村留守儿童的悲剧尤其引人警醒。“想要一个家,一个自己的家。左手牵爸爸,右手牵妈妈。”留守男孩杰杰留在阮梅调查表上“最大的愿望”一栏里的话,让人潸然泪下。

  一边是孩子们扳着指头苦数归期,一边是父母因这样那样的考虑,很少返家。对于尚在中小学阶段的孩子,父母伸手可及的发肤,就像婴儿需要吮吸母乳一样,是他们生命的基本需求,短短的几句电话问候,怎么能抚慰孩子的情感,更何况有些孩子想听听父母的声音都很难。

  湖北大学心理系严梅福教授认为,父母长时间不回家,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势必会淡漠,孩子年龄越小,造成的关爱缺失越明显,并影响到孩子健全人格与道德观念的形成。

  女孩小洁父母外出打工,说好一年后回来,在亲戚家一天也不想多待的她耐着性子忍受着。到了春节,她却得知父亲春节加班不回来过年了,于是把自己整天关在房子里,时而目光呆滞地看着窗外,时而蒙着被子沉沉地昏睡,等亲戚把她父母找回时,发现她已经得了抑郁症。

  书中有关留守儿童的大量故事,让我们洞察到一个个未知的儿童心理世界。其实,在我们身边,以各种形态留守下来的儿童比比皆是。相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城市留守儿童也大量存在。

  这些家长出钱让孩子上贵族学校,出钱请人尽心尽力帮忙照顾,经常从外地与孩子通电话。他们很多都是成功的商人或者高学历的人,以优厚的生活条件把孩子托付给亲戚或者靠得住的人,相对来说也比较注意和孩子日常的沟通。

  但孩子就是孩子。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遭遇到的心理问题,那种不安全感以及缺乏被关注、被倾听的感觉,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同样存在。研究发现,问题一般集中在初二初三的年纪,表现为自卑、过分敏感、不能跟其他人很好配合等,有的孩子还会掩饰情绪,只有通过细心交流才会发现。而许多教师和监护人对于孩子的心理关注普遍疏忽,只关心孩子的考试成绩。因此,对大量留守儿童来说,他们的伤痛是白天的月亮,看不见但仍然在。

  阮梅感慨:“身为父母,短短一生,我们总是忙着演绎太多的角色,而我们似乎又演绎不了太多角色。于是一些角色成功了,作为父母的角色却偏偏失败了。”有一些伤痛,在孩子小的时候种下,长大之后难以弥补。

  春节有一首儿歌,“爱我你就抱抱我,爱我你就亲亲我,爱我你就陪陪我。”如果你爱自己的孩子,从了解他们的内心开始,从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开始。

  《拿什么来爱你,我的孩子》

  孙云晓 阮 梅著

【郑重声明】公益中国刊载此文章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转载需经公益中国同意并注明出处。本网站文章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发信至 [公益中国服务中心邮箱]。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项目推荐
春蕾计划:她们想上学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她创业计划项目
薪火同行国际助学计划
e万行动(孤儿助养)
2021“暖巢行动”公益项目扬帆起航
2020年百人百城助学项目第二期
壹基金温暖包
小善大爱免费午餐
关爱困境老人
爱心包裹项目
贫困白内障的光明
先心儿童的“心”声
困境儿童关怀
关怀贫困母亲
企业邮箱 |  隐私保护 |  客户反馈 |  广告合作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条款 |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05-2015 Mass Media Corporation
京ICP备17029845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0421号
版权所有:公益中国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