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基金,去掉定语“李连杰”
2011-01-17 来源: 钱江晚报(杭州)
2011年1月11日11点11分11秒,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宣布正式成立,从此具备独立的法人身份,从此可以独立向公众募款,从此可以自主决定善款用途和运作,从此可以去掉定语“李连杰”。
壹基金成功转型,华丽转身。
那一刻,基金创始人李连杰鞠躬谢恩,“我3岁的‘孩子’终于有身份证了”;那一刻,原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壹基金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豪言,“这是中国公益慈善领域中一个里程碑的事件”;那一刻,马云、王石、周其仁、马蔚华等11人组成的“豪华理事会”齐喊:“壹基金,一家人!”
壹基金是李连杰在2007年成立的慈善公益计划,理念是“1人+1元+每1个月=1个大家庭,即每人每月最少捐一元,集合每个人的力量让小捐款变成大善款,随时帮助大家庭中需要帮助的人。”
据中国红十字会总会统计,该基金自发起至今,募集捐款1.9亿多元人民币,资助支出14亿多元人民币。汶川、青海、玉树等发生灾情的地区都曾出现李连杰的身影,除了频繁的抗灾和援助之外,壹基金还扶持了不少灾后重建项目,也组织过全球性的慈善公益论坛,并和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一起,发起了太阳能LED照明千村计划。
明星、慈善,壹基金有着与生俱来的荣耀。“大明星募集善款还不是小菜一碟。”相信这绝不是少数人的观点,直到2010年9月12日,李连杰做客央视《面对面》,一语惊人,吐露壹基金之困境。
“壹基金正面临严重的危机,存在中断的可能。”那是李连杰面对媒体,自称三年来的第一次抱怨。说这些话时,李连杰的表情是标准的苦笑,眼睛是湿润的;听这些话时,主持人柴静的表情是诧异,眼神是疑惑的。
李连杰解释道,壹基金就好比是一个没有身份证的孩子,在现实生活中必然遇上一系列障碍。
在中国,慈善基金分公募和非公募两种,只有公募基金有权向公众募捐。中国没有民办公募慈善基金会的先例,个人的基金会都挂靠在官办的公募基金会名下,壹基金就是与中国红十字会签订了三年的合作协议。不是独立的法人,没有自己的独立账户和公章,所以壹基金潜力巨大的手机平台捐款在操作上存在着诸多不便,也就远远无法实现李连杰那“小捐款变成大善款”的理念。
李连杰曾举了个例子,“七亿手机,如果大家肯做,那就是一个月七个亿,一年八十多个亿,哪一家企业可以捐得出来,哪一个富翁可以每一年捐八十个亿?”
那一天,李连杰还说了很多很多,回忆自己的成长经历,讲述自己在海啸中的死里逃生,戏谑自己当了3年的孙子满世界求人,回应人们关于其做慈善的质疑,当然讲得最多的是他对壹基金的感情以及理想。那一天,他或许没有想到,几个月后,深圳会有这么圆满的结果在等待他。
慈善之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壹基金有身份了,我们期待这个“壹”,能生出中国慈善的万。希望它带来示范、竞争和活力,促使中国上千家公募基金更有效率和透明地运作;还希望它能够给900多家个人基金趟出一条新路,带来一道光亮;最重要的,是希望它能树立一个标杆,增强中国慈善的公信力,如此,善莫大焉。壹基金新生了,中国慈善还在路上。